断臂求生:索尼为何全面砍掉消费电子业务?
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卖祖屋,裁员15%,出售曾经风光一时的PC业务,停止中国市场的手机研发的索尼决定守住自己最后的几个能生蛋的母鸡。但是按照索尼现在的状况能撑多久就要看索尼还有多少信仰可以消费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0183.htm美国科技博客The Verge发文称,索尼已逐渐不再是一家消费电子公司。
作为日系企业来说,很多的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索尼的工业技术能力仍旧有着不俗的实力,索尼作为光学影像领域的领导者自然能够接到像苹果这样的国际大厂的订单。做元器件虽然不亏本,能保持盈利的正增长,但它的盈利模式肯定无法和手机、电视等终端产品相提并论。三星已经在Galaxy S5中改用了自主芯片。如果苹果也决定改用其他厂商的图像传感器,甚至自行开发这类元件,那么索尼的这一业务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而从索尼现在最赚钱的PlayStation部门。到目前为止,该部门仍在凭借PS4参与游戏主机市场的竞争,但仍未确定明确的移动战略。PlayStation Mobile没有引起外界重视,而PS Vita则是一次失败。从两大游戏主机入华来看,XBOX One和PS 4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游戏内容的问题。微软为了能够解决内容问题变成了电视盒子,而索尼的“本土化选拔”策略虽然机智,但却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国内游戏产业的不成熟的状态,主机游戏的门槛较高,生态环境不够理想。
最后来说索尼影业,影视投资能否盈利具有较大的风险,能否给索尼带来长期稳定的盈利还是个未知数。虽然国内电影市场这两年情况一片大好,但北美电视市场情况不容乐观。2014年,背面电影市场出现萎缩,这对以北美为大本营的索尼影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索尼除了影视之外的音乐收入相对于影视来说号召力更大一点。在软件方面,索尼有自己的音乐版权库,并且建立的自己的HI-Res音频市场,并借助自己多年的音频播放器(Walkman)和耳机产品的积累,继续推出高端的音频产品,在音频发烧友中得到了不错的反应,但是高高在上价格又让索尼显得有些不接地气,其市场规模有限。
索尼的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在“吃老本”的前提下尽量的将体量缩减到“老本”还养的起的程度。和索尼同时代的松下、东芝、日立等企业都已经开始在传统领域缩减投入,并逐步的在商用领域和新兴科技市场投入资本。“等离子之父”头衔的东芝,已经从电子产品转向了基础设施;日立,经历了停产PC、卖掉硬盘业务、停产电视等一系列逐步放弃消费电子业务之后,开始集中精力聚焦在云计算、智能城市以及工程机械业务上。
在急速变化的产业环境下,曾经以创新闻名的索尼并没有很好的跟上时代的变化。现在的一系列措施更多在于“止损”,索尼已经经过几轮的瘦身了,卖了祖屋、卖了曾经辉煌一时的PC、拆分了业务。索尼能否重新崛起,似乎就要看索尼还有多少老本能够让他撑到转型成功的那一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