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业促使芯片变革
第二是生产力的提升。包括可靠度和稳定度的提升。如何提高产品生产线的效率,降低故障时间,以及包括操作员受伤或者影响整个操作过程顺利的因素都能被排除。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66048.htm第三是现在热门的互联网应用在工厂自动化的部分。这里重要的环节就是以太网是否是安全的,也就是所有的资料具有加密性。
图4是整个工厂自动化的一个典型的系统架构图,从上方可见的第一个部分是PAC,通常会带有运动控制的部分,属于中高端产品。另一部分是中低端产品,通常HMI(人机界面)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分离的,并不是支持运动控制的功能。Fieldbus(现场总线)连接以太网或者其他传统的连接方式,来连接从站的部分。从站部分主要是多轴的伺服驱动,从图4中可以看到三轴和单轴的伺服驱动,加上一些I/O开关。
由从站跟主站的结合,可以集成机械手臂或者是工具机具,就组成了企业型的以太网。企业型的以太网连接着工厂与办公大楼的部分,需要可靠、稳定,即所谓冗余、不丢包的安全以太网。
FPGA是工业控制的一种新选择
应用于智能工业中的芯片必须具备多个条件:灵活性;能做到市场的差异化;另外要能使整个系统的成本降低,开发时间缩短。另外,开发工具是不是符合功能安全、可靠度、稳定度。最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芯片的供应时间是不是可以长达15年,因为通常传统生产线的工厂自动化的产品生命周期通常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传统的机器人通常是价格昂贵的工控机,或由X86英特尔四核CPU去控制的。市场上没有单芯片就可以控制机器人的设备。Altera亚太区工业业务部市场开发首席经理江允贵称,Altera提出了Cyclone V SoC的单芯片解决方案。
当然,传统型的单轴伺服驱动,主要是DSP加上FPGA。但是未来,一旦主流是多轴并且低成本产品,例如三轴或以上,单芯片的Cyclone V SoC就更方便。
当前,PLC在国内市场一直都是欧美日几个大厂占据大多数的市场。国内的企业通常是小型的PLC机。小型PLC支持到200个I/O以下,功能简单。但本土企业也希望做多功能的PLC,以提高竞争力,例如国内的一些客户目前想要把HMI集成进PLC,把它的产品定位从低端往中高端移动。
为了帮助国内客户设计,芯片厂商通常提供一些算法,例如Altera不仅提供多种马达控制器,还提供FFT振动抑制算法,适用于多轴伺服,“除了我们,目前亚太区没有一家厂商向客户提供这种在线式的振动抑制算法”,Altera的江允贵指出。“尽管日本或者欧洲有这种功能,但是实现方式我们并不清楚,可能是用专用芯片。但我们现在做出来了,用FPGA实现。”
机器人的安全性、可靠性也很重要。不过,除了FPGA以外,还有其他的器件也需要安全,例如电源控制是不是安全,还有电机里面的材料是不是可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