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MagiLIVE硬盘播出系统的组成与应用
在网络方面,MagiStream服务器内置了1G光纤Ethernet 网络接口和100M Ethernet网络接口,可通过局域网,完成多种形式的素材上载。
2. 级存储盘塔(RAID_1/RAID_2)
采用RAID-5+SPARE技术,各配备12块200GB的SATA硬盘,其中11块硬盘采用RAID-5磁盘阵列存储,可用硬盘存储空间约为1.81TB,按照12Mbps的采集速率,大约能存储664个小时的视音频素材,另一块硬盘作为热备份盘,通过光纤通道(FC)网络与迁移服务器(RaidServer)相连。
3. 四个主要工作站
MAIN_1/MAIN_2为维护工作站,NetSys为网络管理工作站,Pgm_Edit为总编室节目单编辑工作站,Adv_Edit为广告单编辑工作站。
4. 上载及审片工作站(ENC_1/ ENC_2/ ENC_3/ ENC_4/ ENC_5/ ENC_6)
上载工作站将录像机或其他节目源来的素材进行节目串编、完成素材的编辑,并将编辑完成的节目通过千兆网络将采集的数据流传送至服务器或盘塔,并通过百兆网络与文件服务器连接读取节目单信息。
5. 文件服务器(FS1/FS2)
通过SQL 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实现素材管理、节目表编排管理功能。所有的终端设备均通过文件服务器实现资源共享。
6. 播出工作站(CTRL_1/CTRL_2)
通过百兆网,播出机接受从文件服务器的节目列表,并转换为播出列表,按照播出列表控制视频服务器将素材从阵列中读出,并解码播出,同时与另一百兆网络连接控制外围设备。
7. 其他外部视音频设备
三 系统软件流程
系统软件流程,如图2。
四 使用体会
格非公司MagiLive3.0数字硬盘播出系统在传统自动播控的基础上,以盘基化为基础,以网络为手段,保证了系统网络及数据的安全性,实现了节目播出流水线的自动化操作、播出系统和周边设备的整体监控及系统的远程诊断和维护。同时,在系统扩充、更新等方面,对软、硬件的设计也作了较为充分的考虑:硬件方面,视频服务器内预留了两个扩展通道,当加入支持高清MPEG-2 4:2:2P@HL的编解码卡后,只需更换输入输出模块,即可升级为支持高清的视频服务器;软件方面,各功能和接口均有预留,支持实现真正的全台制播网络化管理。
* 该系统具备离线播出、同步跟踪、实时恢复等功能:系统支持视频服务器的独立自动播出,即实现播控工作站离线,利于设备维护和应急处理。与此同时主、备视频服务器同步跟踪串联单播出状态,服务器出错需恢复播出时,可实时自动恢复播出,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安全性。
* 上载工作站通过专用接口板与录像机等设备连接,素材采集是以数据流的形式通过网络向主、备视频服务器同时发送,一台上载工作站只能对应一路上载通道,相对一台上载工作站控制多路上载编码板的方式,上载成本有所提高。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硬件价格的快速走低,利用“工作站+专用媒体采集播放卡”的方式对素材进行编码采集,然后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流的方式,不仅省去了视频服务器内部编码板,降低系统整体成本,同时实现了异地上载,为分布式管理提供了方便,也使系统更具灵活性。
* 播控工作站对视频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的访问和对外围设备的控制也都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大大降低了整个系统对播控工作站的依赖。
* 二级存储盘塔只在盘塔内部采用RAID-5技术,在光纤通道(FC)网络上添加盘塔设备即可实现扩容,利于存储容量的多次扩展。
* 垃圾素材管理功能较为完善。在播出、上载过程中,同时进行的各种操作及网络传输过程中偶然出现的数据丢失等,均不可避免会生成数据垃圾,如有素材无对应条目、有条目无对应素材或素材与条目内容不一致等等。这些垃圾数据的存在,虽然不影响安全播出,但日积月累占用的硬盘空间极为可观。该系统提供了对垃圾素材的搜索、查询、显示、同步刷新和手工清理功能,实现了硬盘空间更合理、充分的应用。
五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高性能的工作站+专用采集播放卡的方式对视频信号进行编码转换并实时传输已经实现。在硬盘数字自动播出系统中,通过单一工作站即可完成数据的编码,既简化了系统的构成,又降低了系统成本,同时利于设备的应急处理与维护。但因为所有的设备均通过交换机连接,使得交换机必然成为整个播出系统安全运转的关键所在,也就对网络设备的性能、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能做好交换机的热备份工作,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硬盘自动播出系统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