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原理介绍
一、程序存储器(ROM)
地址范围:0000H~FFFFH,共64KB。其中:
低段4KB:0000H~0FFFH
高段60KB:1000H~FFFFH。在片外。
读写ROM用MOVC指令,控制信号是PSEN和EA。
读ROM是以程序计数器PC作为16位地址指针,依次读相应地址ROM中的指令和数据,每读一个字节,PC+1→PC,这是CPU自动形成的。
但是有些指令有修改PC的功能,例如转移类指令和MOVC指令,CPU将按修改后PC的16位地址读ROM。
读外ROM的过程:
CPU从PC中取出当前ROM的16位地址,分别由P0口(低8位)和P2口(高8位)同时输出,ALE信号有效时由地址锁存器锁存低8位地址信号,地址锁存器输出的低8位地址信号和P2口输出的高8位地址信号同时加到外ROM 16位地址输入端,当PSEN信号有效时,外ROM将相应地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送至数据总线(P0口),CPU读入后存入指定单元。
二、外部数据存储器(外RAM)
地址范围:0000H~FFFFH 共64KB。
读外RAM的过程:
外RAM 16位地址分别由P0口(低8位)和P2口(高8位)同时输出,ALE信号有效时由地址锁存器锁存低8位地址信号,地址锁存器输出的低8位地址信号和P2口输出的高8位地址信号同时加到外RAM 16位地址输入端,当RD信号有效时,外RAM将相应地址存储单元中的数据送至数据总线(P0口),CPU读入后存入指定单元。
三、单片机内部数据存储器原理(内RAM)
从广义上讲,
作用:
有专用于工作寄存器操作的指令,读写速度比一般内RAM要快,指令字节比一般直接寻址指令要短,还具有间址功能,能给编程和应用带来方便。
工作寄存器区分为4个区:0区、1区、2区、3区。每区有8个寄存器:R0~R7,寄存器名称相同。但是,当前工作的寄存器区只能有一个,由PSW中的D4、D3位决定。
⒉ 位寻址区
⑴地址:
从20H~2FH共16字节(Byte,缩写为英文大写字母B)。每B有8位(bit,缩写为小写b),共128位,每一位均有一个位地址,可位寻址、位操作。即按位地址对该位进行置1、清0、求反或判转。
⑵用途:
存放各种标志位信息和位数据。
⑶注意事项:
位地址与字节地址编址相同,容易混淆。
区分方法:位操作指令中的地址是位地址;
字节操作指令中的地址是字节地址。
位寻址区的位地址映象表
⒊ 数据缓冲区
内RAM中30H~7FH为数据缓冲区,用于存放各种数据和中间结果,起到数据缓冲的作用。
四、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特殊功能寄存器地址映象表(一)
特殊功能寄存器地址映象表(二)
特殊功能寄存器地址映象表(三)
⑶ 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
PSW也称为标志寄存器,了解这个对于了解单片机原理非常的重要,存放各有关标志。其结构和定义如下:
① Cy — 进位标志。
用于表示Acc.7有否向更高位进位。
② AC — 辅助进位标志。
用于表示Acc.3有否向Acc.4进位。
③ RS1、RS0 — 工作寄存器区选择控制位。
RS1、RS0 = 00 —— 0区(00H~07H)
RS1、RS0 = 01 —— 1区(08H~0FH)
RS1、RS0 = 10 —— 2区(10H~17H)
RS1、RS0 = 11 —— 3区(18H~1FH)
④ OV — 溢出标志。
表示Acc在有符号数算术运算中的溢出。
51单片机相关文章:51单片机教程
c语言相关文章:c语言教程
单片机相关文章:单片机教程
单片机相关文章:单片机视频教程
单片机相关文章:单片机工作原理
存储器相关文章:存储器原理
晶振相关文章:晶振原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