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芯片大计有多难? 解析群丰破产、台积婉拒、力积保守三大案
一件中国台湾光罩(掩膜)子公司群丰的破产案,背后竟带出了「印度半导体自主大计」的难度与门槛。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506/471774.htm光罩旗下群丰破产始末
台湾光罩日前公告,旗下子公司群丰已向法院声请宣告破产。
光罩总经理陈立惇表示,由于消费电子市场竞争剧烈,群丰营运承压,近年来虽展开调整,但效益有限,亏损金额不断扩增。 谨慎评估后,向法院声请宣告破产,由于已陆续认列亏损,对集团后续营运影响不大。
中国台湾光罩(掩膜)本业为半导体前段制程用光罩(掩膜),比重达9成,客户大多是大中华区的中小型IC设计公司,光罩也转介客户在晶圆代工大厂进行投片。
光罩陆续取得群丰、艾格森、昱嘉及数可之控制权,力求扩大布局并发挥集团综效。
然而,光罩先前预期2024年转投资子公司整体获利能有起色,但进一步评估后,聚焦封测、系统级封装(SiP)的群丰,亏损却不断扩大,最终破产收场。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光罩曾宣布,群丰与印度Kaynes Semicon Private Limited签订合作协议。 Kaynes Semicon为印度EMS厂Kaynes Technology子公司。
当时光罩与群丰评估,印度有庞大内需,政府更力拚「芯片自主」,因此决定与Kaynes Semicon展开IC封测合作计画。
初期,技转及训练金额为550万美元,群丰提供人员技术训练与know-how授权,协助Kaynes Semicon在印度建立封测能力,双方未来在产品、技术研发及制造管理系统上可进一步合作。
而Kaynes Semicon先前已宣布投资285亿卢比(约3.4亿美元),在Hyderabad建造一座封测厂,另也投资8.3亿卢比,在印度南部Mysuru,兴建一座光学共同封装(CPO)的硅光子研发设施。
随着群丰破产,与Kaynes Semicon的合作也告终。
陈立惇直言,此合作协议先前已破局,主因系Kaynes Semicon在合作期间,并未如协议实现其所立下的各项条件承诺,考量此合作案对群丰并不公平,最后决定停止合作案。
对于中国台湾电子业界有何警示?
供应链业者坦言,印度半导体自主大计进度缓慢,合作投资案确实是优劣不一。
如鸿海2022年宣布与印度大型跨国集团Vedanta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成立合资公司挥军半导体与面板事业,2023年7月则宣布退出与Vedanta的合资案,系因未能取得印度政府补助,双方对半导体建厂策略有所分歧。
不过,鸿海2024年初又发布,与印度HCL集团在当地设立IC封测厂,合力建置在地生态系统,并增强印度本土产业链韧性。
鸿海持续运用构建运营本地化(BOL)营运模式,支持印度当地市场需求,此案近期已获印度政府批准。
另外,力积电也与印度塔塔集团合作,协助建置首座12吋晶圆厂,签定的是Fab IP业务合约,仅负责晶圆厂设计与建置,同时培训员工,不负责后续营运。
力积电预估印度项目,将带来新台币200亿元以上获利,2025年首季受惠认列印度塔塔集团技转授权金和服务费16.8亿元,整体亏损也确实出现收敛。
印度半导体自主是大计还是大梦?
事实上,力积电董事长黄崇仁曾直言,在印度设厂,台厂疑虑相当多,大厂不可能去。
印度后来找上力积电一起建置12吋厂,此合作案会成行,主要还是当时蔡英文所托。
力积电谨慎评估后,仅协助建厂与制程技术等转移,如同像是统包角色收受软硬体费用,完全未涉入营运或客户订单,力求降低风险。
简言之,如果没有当时的执政部门请托,力积电应也不会去。 而连力积电都保守看待印度设厂,甚至是合资也不愿意,部分业界人士也透露,足见印度发展半导体的难度偏高。
供应链业者也曾透露,印度政府最希望的是,邀来半导体「大哥」台积电助攻,后来也一度力邀联电、世界先进,但皆遭婉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