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吸金狂飙,后续发展拭目以待
在近期的基金市场中,业绩表现出色的医药基金正面临着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吸金能力的相对不足,而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凭借其强大的吸金规模后来居上,着实让不少基金公司为之艳羡。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505/470309.htm深入观察,在年内基金业绩排名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凭借重仓医药股的出色策略,位列第二,其年内收益率高达59.77%。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业绩亮眼的基金,在今年一季度的规模增长却略显乏力,仅实现了23%的增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业绩排名中位居第一、第三以及第七的产品,均是重仓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基金。这些基金在一季度展现出了惊人的吸金能力,规模增长幅度分别达到了10倍、51倍和27倍。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三与第七的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在今年1月初时的资产规模尚不足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规模的25%。但就是在这看似“迷你”的规模基础上,借助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热度,这两只基金实现了急速增长。短短几个月时间,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在规模上已只相当于这两只产品的10%与25%。这一现象清晰地表明,尽管业绩或排名对基金产品的规模吸金能力有一定的正向贡献,但绝非唯一因素,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并非主要因素。
吸金能力差距巨大: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成市场“宠儿”。在众多基金产品中,虽然有不少基金的业绩并不逊色于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但基于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高弹性以及市场对其高度关注所带来的话题热度,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几乎成为了本轮市场中最大的吸金产品。
具体来看相关数据,截至5月1日,全市场基金年内业绩前三甲各有归属。其中,鹏华碳中和基金、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以及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基金表现突出,收益率分别达到64.87%、59.77%和58.23%。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一与第三的产品均将人形机器人赛道作为核心仓位,而排名第二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则主要聚焦于香港创新药赛道股。
尽管这三只基金的业绩差别不大,但在吸金能力方面却呈现出巨大的差距。券商中国记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鹏华碳中和基金披露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其资产规模已然暴增至116亿元,这使得该基金的基金经理闫思倩成功跻身百亿基金经理行列。如此巨大的成功,无疑为鹏华基金旗下的权益类产品赋予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更令人惊叹的是,鹏华碳中和基金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规模的急速爆发。在今年1月初,该基金的资产规模仅为11亿元,这意味着在短短三个月内,其资产规模实现了10倍的惊人增长。回顾该基金的历史,其首份定期报告为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当时资产规模仅约5900万元。以此计算,鹏华碳中和基金在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实现了高达195倍的规模崛起。这一罕见现象充分反映了股票市场对人形机器人赛道这一新概念的强烈关注和高度期待。
同样受益于人形机器人赛道超强热度的,还有前海开源基金旗下的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基金。截至今年1月初,该基金的资产规模约为5200万元,然而到了2025年3月末,其资产规模已飙升至27亿元,实现了51倍的疯狂增长。
最强医药基金规模遭碾压:新兴赛道热度远超传统医药在这场基金市场的较量中,医药主题基金虽然业绩表现不俗,甚至在某些方面碾压了许多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产品,但在规模吸金能力上却显得较为平淡。
以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为例,该基金年内收益率排名全市场第二,成绩斐然。但与重仓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第一名、第三名乃至十名之外的许多产品相比,其在规模吸金能力上的差距显而易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药作为资本市场中最为古老的赛道之一,在热度和弹性方面,与新兴的人形机器人赛道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详细梳理数据发现,截至今年3月末,汇添富香港优势基金的资产规模约为2.8亿元。而在今年1月初,该基金的资产规模为2.26亿元,这意味着在同期三个月内,其规模增长幅度仅为23%。这一增长速度与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产品规模普遍的翻倍、十倍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仅规模增长幅度有限,在绝对规模上,医药基金也呈现出单边弱势的局面。例如平安先进制造主题基金,该产品今年内的收益率为52.59%,表现同样出色。但其规模从今年1月初的4900万元暴增到3月末的近14亿元。这一数据意味着,许多在1月初资产规模尚无法赶超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的产品,在3月末却已实现了对其规模的碾压。这一现象充分显示出,投资者对于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强烈兴趣,远远超出了对创新药的关注程度。
截至3月末,重仓创新药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的资产规模,仅相当于平安先进制造主题基金规模的20%,相当于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基金资产规模的10%。而要知道,后两只基金产品在今年1月初的资产规模均不足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规模的25%。
基金经理详解赛道爆发空间:理性投资至关重要。人形机器人赛道产品为何能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如此之多的资金?其背后的核心逻辑和远景又是什么呢?对此,多位基金经理给出了深度的分析。值得一提的是,人形机器人基金经理在面对基金产品规模增长速度过快的情况时,保持着理性的态度,并劝告投资者最好分批买入。
平安先进制造基金经理张荫先表示:“人形机器人投资路上存在起伏,希望投资者能够理性看待、分批投资。当前板块静态估值处于较高水平,短期涨幅较大可能会面临调整压力,波动率较大,这往往是成长性赛道投资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同时,张荫先也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发展、人力成本持续上升以及人类一直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可逆趋势背景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未来数年乃至十年间,无疑将成为极具成长性的黄金赛道,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遇。
鹏华碳中和基金经理闫思倩也强调了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巨大价值。她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各国降碳承诺仍在。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制造国,制造业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升级是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低碳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相关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投资机会。”闫思倩进一步分析称,机器人是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并持续领跑的关键点。2025年已有多家汽车及零部件公司公告转型具身智能,主流车企纷纷加入机器人产业化阵营。更有汽车巨头何小鹏预计未来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资500亿 - 1000亿元。互联网巨头也像当年涌入互联网造车一样,纷纷涌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如之前预期,2025年将成为具身智能发展元年,随着中国制造与AI的快速发展,具身智能在未来几年将提升各制造业行业生产效率,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但目前仍处于从0到1的起步阶段,空间巨大却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将持续关注行业基本面与技术发展。
永赢先进制造基金经理张璐同样提醒投资者要保持理性。他认为:“不要仅仅因为热度高就跟风购买。若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板块未来发展,可以考虑采用定投方式与行业共同成长,力争享受行业长期发展的红利。判断机器人板块会持续活跃,但随着量产的逐步落地,个股可能会去伪存真,分化可能加剧,波动会有所增加。机器人板块是未来10年大级别beta机会。”
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在当前市场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吸金能力,而医药基金则在规模增长方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关注基金业绩的同时,也需要理性看待不同赛道的特点和发展前景,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