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编辑观点 > 概伦电子并购锐成芯微 财务原因甚至高于技术原因

概伦电子并购锐成芯微 财务原因甚至高于技术原因

—— 国产EDA上市企业频繁并购并不稀奇
作者:lj 时间:2025-03-27 来源: 收藏

最近,国产圈子并购频发,先是上市公司“华大九天”宣布和芯和半导体达成收购意向,十天后,另一家上市公司宣布“联姻”。当然两笔交易都在公告期,具体成交金额还没透露,本着上市公司的规矩需要停盘等待最终收购达成的公报。两笔交易既然都发布了公告,基本意味着交易已经达成协议,极大概率会成交。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503/468749.htm

国产公司并购并不是大新闻,特别是当、华大九天和广立微三家先后上市之后,引入大量资本之后并购是很常规的操作。如果再参考中国大陆市场几乎容纳了全球90%以上EDA公司(包含在国内开展EDA服务的跨国巨头,本土EDA公司据说超过100家),随着本土半导体设计公司的发展开始逐步回归理性,本土EDA公司的日子只能说举步维艰。不过相比于设计公司同质化严重的业态,EDA公司虽然在整个IC设计流程方面大量集中在后端,但每家公司的工具都有一定特色,在考虑到EDA公司运营投入相对较小,因此并购价值要明显高于设计公司。

说回到这两笔交易,先说华大九天并购芯和半导体,背靠中国电子的华大九天不仅是国内最早EDA项目承载主题,更是的标杆企业,其目标是瞄准跟国际巨头在全流程方面的直接竞争。当然从特点来说,华大九天的优势还是在模拟方面,跟国际巨头的差距相对比较小,这次补充的芯和半导体最大的优势在射频和Chiplet两个点,对华大九天来说是比较好的补充。从芯和半导体的近期发展势头来看,2022年完成的C轮融资,之前B轮融资按照1亿的市值进行出资认缴,最近射频EDA设计方面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从整体估值上不会少于10亿。据传芯和曾经有上市的打算,但是考虑到最近半导体行业的冷清以及上市政策的收紧,可能短期内上市压力比较大,因此股东方可能有退场的打算。考虑到在芯和的几轮投资方中有国资背景的占比不少(接近30%),所以同样国资背景的华大九天通过收购补强的交易就显得合情合理。这笔交易预估成交价格在7-8亿左右,收购之后有效扩展了华大九天的EDA工具链,能够提升其EDA工具在模拟射频方面的实力。不过可观说,模拟射频国内芯片企业日子都不好过,对公司业绩的补充估计需要长期期待。

对于芯和来说,如果不是股东有退场打算(芯和没有绝对控制力的大股东),唯一可能就是预感到自己主攻领域的市场发展前景不乐观,需要抱团取暖。作为拥有近20年历史的创业团队,芯和的技术积累相比客户资源更值得华大九天期待,在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华大九天可能是芯和抱大腿最有钱途的选择。客观评价,华大九天直接收购芯和半导体,参考其超过600亿的市值,并不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业务整合也并不难,双方的工具有很好的互补性。 

相比于华大九天收购芯和,笔者认为的交易可能开始接触的时间点更早。如果说华大九天收购芯和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工具链的话,那么概伦电子收购很可能并不是单纯从业务角度出发,应该兼具资本运作方面的考量,特别是最近概伦电子的盈利问题拖累了自身股价,如果能引入盈利能力不错的锐成芯微,对整个财务数据应该是非常好的补充,扭亏为盈都很有机会。

锐成芯微上市失败之后负面消息不少,这反而让锐成芯微成为非常适合被并购的目标(上市失败,负面消息不少,直接拉低了企业估值,另一方面,锐成芯微本身的业务发展状况不错,市场地位也比较稳固),作为一家在2021年就达到3.6亿营收并且拥有不错盈利数据的企业(因部分原因后面数据无法获取),锐成芯微在自己细分的市场中拥有比较好的市场地位,比如模拟IP方面全球市占率6.6%,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三(2021年数据)。无线射频通信IP全球市占率4.5%,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三(2021年数据)。全球第二十一大半导体IP供应商(IPnest 2023年报告)。中国大陆第二大IP供应商,仅次于芯原股份。2023年全球第十大物理IP提供商,较上年提升7位。嵌入式存储IP在中国大陆排名第一。从这一系列数据上看,锐成芯微如果不是因为自身负面问题,上市应该是理所当然的。 

从业务整合上,虽然概伦电子是EDA公司,但EDA公司本身就是IP大户(参考Synopsys和Cadence),拥有丰富IP对EDA公司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竞争优势。概伦电子主攻模拟EDA并在器件建模和仿真方面优势突出,上市后开始逐步向全流程工具链扩展,这样锐成芯微全球前三的模拟IP对概伦电子的模拟EDA生意应该是非常好的客户补充,当然模拟芯片在国内IC设计中可能是这几年日子最难过的方向了。另一个比较好的整合方式就是存储IP和存储设计了,这是锐成芯微和概伦电子合并后另一个值得期待的融合市场。不管怎么说,概伦电子收购锐成芯微最大的优势是能吸收后者大量的IP客户资源,这部分资源如果利用好可以大幅扩展概伦电子的业务规模。

不过好的补充自然值得大价钱。参考2021年的经营数据,锐成芯微的理性估值大概在40-50亿左右。即使因上市失败打个折扣,概伦电子收购支出也不会少于30亿,甚至很可能超过40亿。这对概伦电子目前不足百亿的市值来说压力还是不小的。从对概伦电子的工具链加强能力来说,锐成芯微的加强力度似乎相比潜在收购开销可能要小一些。当然,考虑到锐成芯微的股权结构比较集中,这笔收购更多可能会以换股的形式降低概伦电子的资本支出压力,这样对未来公司的资金压力会小很多。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向建军准备脱身,概伦电子可能是锐成芯微找到的最好的收购方,IP授权企业的独特模式注定了没有芯片设计公司会付出大价格收购,而锐成芯微和向建军自身的过往,又不得不让未上市的公司望而却步。 

不过一个好的方向是,概伦电子收购锐成芯微一旦交易达成,很可能会短期内推升概伦电子的市值,这点值得关注。作为拥有丰富并购经验的概伦电子来说,整合锐成芯微并不算难事,因为两者业务本来就相对独立,只需要继续保持独立运作的同时实现客户共享就可以实现1+1>2的效果。

三家EDA上市企业中的两家在10天内相继宣布收购的消息,是否会让广立微坐不住?笔者倒是认为不太可能。广立微的业务模式更多是在芯片测试和晶圆厂服务,而非芯片设计,这部分的竞争对手不多,跟芯片测试相关的交集也不算太密切,保持独立扩大在自己专注领域的技术优势才是更合理的选择,如果盲目绑定一个EDA工具,反而可能画蛇添足。

真正可能的EDA并购还是会发生在聚焦前端和后端工具链的企业中,跟锐成芯微同病相怜的思尔芯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其在前端工具的优势非常适合一众在后端有特点的公司补强全流程,不过目前国内EDA企业有全流程野心的首先要资金雄厚,其次要在其中一两个节点拥有明显技术优势,除了华大九天之外,可能就是实力雄厚的合见工软和芯华章短期内有这样的机会。但是思尔芯的问题对于志在上市的企业避之不及,如果这两家短期不想上市倒是一个不错的双方合并的机会。不过从思尔芯和国微芯及国微控股之间的关系来看,其他企业要并购这两家的可能性比较小,反而国微控股有可能考虑到未来无法上市的机会,将自己旗下的企业进行重新整合,打造全流程相关的新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外部并购,那么这样的一个新EDA全流程企业反而更值得期待。

这两笔并购交易之后,笔者预估在7月之前EDA圈可能不会有太大级别的并购出现,但芯华章进行了管理层调整,未来发展可能会开始新的资本动作。而合见工软的工具链已经初见规模,后续肯定需要进行补强,随着两家上市公司的收购补强,这两家的动作大概率在下半年会有所表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