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RFID
储存在智能标签里的信息用产品标记语言(PML)来写,主要是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使用PML语言,所有的计算机都可以与任何计算机系统通讯,方法类似于网络服务器阅读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用于创建网页的语言。
RFID还没有达到这种阶段,但是RFID标签在你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比你可能想象到的还要多。沃尔玛和Best Buy只是用RFID标签管理货存和市场销售的其中两大客户。被称作智能软件代理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处理所有进出RFID标签的数据并像整理物品一样执行具体的行动 [来源:RFID期刊]。
美国零售市场主要通过使用近场通讯的支付系统在捆绑式的实施RFID技术。这些将成为未来的信用卡。
6、近场通信、智能手机和RFID

Chase的闪烁技术让手挥动一下就能让嵌入在卡片里RFID芯片处理交易
近场通信(NFC)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为它提出了安全性更高,更加便捷的下一代支付方式。有些信用卡内嵌有NFC芯片,可以通过在NFC付款终端上挥动付款而不是再终端上刷一下,因此就不可能有人能通过磁条读取你的数据。同样的系统也应用于智能手机:取决于电子支付如何在这项技术上进行挖掘。
谷歌正使用Google Wallet推动NFC支付。这项应用在多重安全保护下,存储了信用卡信息,可以在NFC终端迅速敲击付款。也就是说,这项技术的可用性取决于在零售商处NFC付款终端机的数量以及支持这项技术的手机数量——Google Wallet发行时仅能用于Android Nexus S系列智能手机。
这和RFID有什么关系吗?近场通信设备能读出无源RFID标签并提取储存在其中的信息。这种技术被用于现代广告中。例如,想象一个正常的牛仔裤广告海报, 在购物中心墙上能看到的那种。
广告商可以RFID标签做一个”智能”海报可以与客户产生更多的互动。用一个NFC手机对着带有RFID标签的智能海报挥动一下,你就能得到一个在梅西百货公司购买这些牛仔裤的九折优惠券。无源RFID标签的成本很低,完全可以用在吸引客户的宣传材料上。
NFC和RFID技术在零售界有很大的前景,但安全问题仍然是一个普遍关心的问题。一些批评家觉得要对厂商跟踪和记录采购的主意保持警觉。零售不是唯一使用RFID技术的产业:在下一章节,我们将了解政府如何使用RFID标签。¬
7、政府发行的RFIDs
美国政府的Real ID项目
从空中交通到道路交通,安全正成为一个更迫切的问题,有些人认为他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到更密切的监护。真实身份Real ID, 是9/11委员会开发的项目,旨在改进官方证件的发行方式。
实际上, Real ID项目尚未被批准(并处于热烈讨论中),首先被提出的Real ID是真实身份的驾驶执照。DHS在2007年3月1日发出通知,提出对真实身份的驾驶执照立法。《真实身份驾驶执照可以使得过境加拿大更加容易,并且相比标准的驾驶执照,它还可以让你接近联邦设施,联邦飞机和核电站[来源:安全部]。美国将会选择是否在真实身份驾照里嵌入RFID芯片取代现行的二维条码。
虽然许多消费者很愿意购买RFID标签跟踪的货物,但美国政府立法强制护照被嵌入RFID芯片,让一些人大动肝火。
2006年8月14日,美国国务院开始发行电子护照,或e-passports。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国土安全部门(DHS)提出了e-passport的安全措施,有利于空中交通安全、边境安全、以及美国机场更有效率的海关程序。e-passport加强的安全特性有——一个芯片识别号码、数字签名和作为一种生物标识的照片——因此不可能去伪造护照。
e-passport将提高安全性,但有这么多的个人信息嵌入在其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忧e-passport身份文件被人盗用的潜在可能。e-passports可能发生的两种形式的身份盗窃有:
略读:在 e-passport持有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被人使用RFID读取器从一个RFID芯片里扫描数据。
窃听:当RFID读取器扫描RFID时,RFID发射的频率被别人解读。
然而,DHS坚持e-passport的使用完全安全和并已采用适当预防措施,以确保用户信息被保密。
为了防止略读,e-passport内含一个金属的反略读anti-skimming装置。这个装置是插入在护照封面和第一页中间的一个射频防护。当e-passport被合上时,它根本就不能被扫描;当它打开时,只能被3.9英寸(10公分)距离内的扫描仪读取 [来源:美国国家]。
为了防止窃听,DHS已下令彻底覆盖和封闭隔离所有扫描e-passport的区域,信号就不会泄露给被未授权的RFID读取器。
e-passport价格是97美元。这个成本看似很高,而在机场安装射频识别读取机的成本会更为惊人。采用e-passport需要逐步改变,但当局已经开始讨论如何增强安全性以及在下一代e-passports中增加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对e-passports的争论远远不及对人体芯片的争论。接下来,我们将来看一下RFID芯片在生物领域里所做的事。
8、动物和人体芯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