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下滑 联想服务器何以为继?
两大困境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7/361841.htm比短期业绩下滑更严重的是,外界迄今为止并不认可联想在服务器的业界实力。
一位著名IT公司的服务器总工程师甚至对《财经》记者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不再把联想视为对手。”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评价有失公允,整合IBM 服务器业务的难度要远大于当年的PC业务,转型企业级IT市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收购后,联想确实没有在产品整合上下太大工夫。
IBM的服务器产品确实有技术含量,并以高质量高可靠性著称,但随着云计算的流行,用户对服务器的认知和需求发生了较大改变,不再像过去那么看重服务器的质量、可靠性等特性,因为已经可以用软件的方式获得较高的可靠性,所以更加偏好可扩展性高、低成本的服务器。
联想后期并未紧跟服务器技术趋势,不太能接受用户需求的改变。“就像苏联的军舰一样,看上去是质量非常牢靠,但上面的信息设备旧了,跟不上时代了啊!”上述人士评价。
另一个困境来自销售层面。
今年6月之前,联想的PC销售和服务器销售还是捆绑在一块,联想的大客户销售们更愿意也更容易签下PC的单,“联想PC的大客户单都是上千万级别,客户接受度也高,卖服务器卖企业级解决方案多难啊。”一位前联想服务器业务部门员工告诉记者。
不过,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前联想人认为,联想服务器业务最核心的困境在于,联想内部“从来就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去推动和支撑这块业务”。
外界也认为,联想并不重视这个在“设备+云”战略中,占据核心位置的业务部门。一知名国际分级机构分析师对记者说:“即便收购了IBM服务器,我也认为前几年联想对这块业务其实不是特别的重视。”
联想财报显示,2017财年全年,联想集团总营收为430.35亿美元,其中,PC和智能设备业务集团(包括PC、平板电脑和智能设备)营收为300亿美元,同比下滑2.3%,而数据中心集团(包括服务器、存储、软件和服务)营收41亿美元,同比下滑10.6%。
改变与挑战
联想服务器业务隶属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联想DCG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三大业务,但服务器是最主要、产出最大的业务线,存储和网络产品则主要是OEM其他厂商的产品。
DCG在联想最新的“设备+云”战略中肩负着重大作用。
所谓“设备+云”战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解释为:“吃着碗里的(个人电脑业务),看着锅里的(移动和数据中心业务),种着田里的(设备+云服务)。
“设备+云”将是联想转型的终极战略,联想目前的业务均是围绕着这一战略,并为这一战略的实现提供支撑。
去年11月,联想空降三位新的高管,其中就包括联想DCG新总裁施浩德(Kirk B·Skaugen),施浩德1992年加入英特尔(NASDAQ:INTC),曾担任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
《财经》记者还获悉,上个月开始,联想DCG有了独自的销售团队。
种种迹象显示,联想正在对企业级IT业务开始加大投入,但这种重视和投入是否足够用力,方向是否正确目前很难预测。
毕竟,今天的中国市场跟三年前已经有显著区别,华为、浪潮等IT公司在国内企业级IT市场已经成为中坚力量。例如,华为财报显示,2016年,华为企业BG营收为406.66亿人民币(合59.99亿美元),已经超过联想DCG(41亿美元,2017财年)。华为企业BG成立于2011年,与联想DCG一样都是针对企业级IT市场。
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田宇认为,联想需要有更好的竞争性策略,并加强对中国本土客户和行业的渗透。而这并不是短期改变排兵布阵就可以解决的。
对于一家以PC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转型确实艰难,但业界并非没有先例,联想的老牌竞争对手戴尔(NYSE: DVMT)就是PC转型企业级IT市场的成功样本。
2008年,戴尔董事长兼CEO迈克尔·戴尔着手推动该公司向企业级IT市场的转型,并先后收购了EMC(NYSE:EMC)等十余家企业级IT企业。如今,戴尔已经成长为一家公认的企业级IT巨头,2017年,戴尔营收为616.42美元。
“因为戴尔有一个非常有远见有魄力的CEO。” 上述接近联想服务器的资深人士感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