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量子计算未来潜力媲美40年代电脑
和抢先体验相似,只是用的是量子计算机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5224.htm2017年年底之前,IBM会挑选一些行业合作伙伴,让它们“抢先体验”量子系统。以前企业向制造商采购硬件,这次不同。克劳德说,最开始时,IBM想找一些合作伙伴,大家密切合作,IBM希望合作伙伴可以推动生态系统发展。
合作可以让IBM伙伴受益,因为IBM会对硬件进行维护、定期升级。在空间、温度、实战方面,量子计算机要求苛刻。由IBM看管系统,合作伙伴可以集中精力挖掘量子系统的应用潜力。
之前IBM推出过IBM Experience,它通过云计算提供量子计算,效果不错。克劳德比较说,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开发5量子位计算机,运行了几次,蛮成功,研究人员从中获得结果,几个月后再次启动,让它再次运行;IBM不同,自2016年5月以来,IBM的量子计算机一直在运行。
为什么企业要使用量子硬件?如何使用?与早期使用者合作也可以帮助IBM寻找答案。
IBM Q是一个长远项目。合作伙伴参与进来,与IBM一起探索未知领域,当量子计算为企业带来的益处渐渐明朗时,企业就可以抢占先机。IBM的眼光虽然长远,不过企业暂时不会放弃传统计算机。
真正的量子飞跃
未来量子计算会不会与传统计算机共存?克劳德回答说:“肯定,比我的一生还要长。”
“传统计算机存储、处理大量数据时有优势,与今天的量子计算相比效率高很多,在我可以看见的未来量子计算无法超越。”克劳德解释称,“从理论上讲,传统计算机可以做的事通用量子计算机都能做,但依我之见,如果需要处理大量数据,量子计算机不是很擅长。探索巨大的问题空间,这才是量子计算擅长的。”
IBM并没有将量子计算机视为传统计算机的下一代,它是全新的硬件,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缺点。
量子计算技术还不成熟。近几年来,全世界的研究人员朝着大型通用量子计算机前进,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在开发潜在应用方面进步甚微。结果行业陷入了恶性循环。
克劳德说:“如果系统只有20-25个量子位,你可以在笔记本上模拟量子系统。如果达到40多个,50多个,即使是世界最大的超级计算机也没办法探索整个可能空间。” 克劳德认为,只有进入量子系统才能真正理解如何为量子系统编写算法,此时已经无法用传统系统模拟了。
产业基准
就目前而言,通用量子计算机还处在发展初期,甚至连一套比较不同系统的标准都没有。IBM希望能用“量子体积”(quantum volume)这个指标来解决此问题,量子体积与量子位数量、量子运行质量、量子连接、相干时间、并行等因素有关。
克劳德说:“将所有因素综合在一起,就可以告诉你量子计算机有多强大,相当于它所探索的空间尺寸。欢迎其它人参与进来,完善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需要类似的标准,如此一来大家就可以区分不同量子计算机的价值,分清这一代与下一代产品的价值差异。”
“我说过,现在相当于40年代。”克劳德称,“我们还没有确立产业基准,无法界定量子系统的性能,不过未来几年情况会迅速改观,IBM及其它企业会继续抬高系统门槛。”
目前IBM只是在打基础,这些基础事关未来几年的发展。量子计算已经成为IBM业务的关键部分。
克劳德说:“我们已经走到了临界点,我们看到一条康庄大道通向庞大的系统,不久的将来它就会出现。的确,目前公布的消息没有提到具体时间,但我们的确看到一条通向庞大系统的道路。事情变得有趣起来。”
IBM已经向量子计算投入许多时间和资源,IBM Q只是朝前迈进一步。IBM野心很大,它要将量子计算变成商用产品。眼下正是量子计算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可以找到正确的合作伙伴,IBM Q就能扮演关键角色,让技术走出实验室,应用于真实世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