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浅析固态电池现状与未来商业前景

浅析固态电池现状与未来商业前景

作者: 时间:2017-03-07 来源:第一电动 收藏
编者按:锂电池无可厚非的是当下最时髦的电池技术,在消费级市场,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都被寄予着厚望.但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一直是锂电人孜孜追寻的课题,兼具安全性和高续航优势的固态电池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我相信固态电池技术属于未来技术,我相信只要找到适合他的领域,自然会成为明日之星。

  2013年的时候,丰田就有过对于的报道,我查了一下,当时的报道是丰田负责材料工程的高层铃木成贵表示,丰田将于2020年全面实现全商业化,并在未来几年内使用锂空气电池。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4855.htm

  我个人认为:丰田这样的企业,并不依赖于电池去讲故事,所以我更加相信这样的企业行为更加务实和客观。

  未来的商业前景

  对于一项技术的商业前景怎么判断?我一不懂经济,二不懂金融,三不懂市场,大胆说说我的想法。

  我们经常讲,对于电池的发展,无非是三个方向:一是性能,二是寿命,三是安全,是不是这三个方向都满足了,就可以被市场接受呢?我觉得不然,市场看的是两件事,一是需求,二是成本。另外还有可回收性,怕把话题带远了,先不讨论这点了。

  丰田作为汽车行业的风向标,在业内的动向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关于固态电池这类新电池技术的报道当中,多来自于想丰田、宝马、大众这样的一线车企。是不是可以说明,这些汽车界的业内老大对锂电池并不满意!也就是说锂电池目前甚至未来,无法完全满足汽车动力电池的需求。

宝马2026年要投产固态电池?我还看不准


  未来替代锂电池的,是不是固态电池,是不是燃料电池。估计谁也没法给出准确的答案。我们用微信也就五六年的时间,开电动汽车也是只有五六年的时间,这五六年,变化实在太快了。只能设身处地的去想想,锂电池,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是不是我们需要的。

  比如固态电池缺点,很多文章都提到什么界面问题,锂离子扩散问题,电导率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具体是怎么回事, 其实对于用户来看,就一个问题,表观内阻大。内阻大会带来什么影响,有人说不能快充,但是我觉得这不是最本质的问题,最本质的问题是能量损失,内阻会消耗能量。也就是说,充进去1度电,放出0.8度电甚至更低,而且充电越快,损失的越多。市场能不能接受?就新能源汽车提升续航里程需求一项而言,虽然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但是能量损失也比较大;虽然固态电池的体积更小,但是可能意味着要配更多的电池;这样一正一负的抵消之后,是不是能被市场接受呢?

  有人说,技术会发展,固态电池电阻的问题会解决。我个人觉得,对于有些来自于基因里的问题,不是太容易。比如说燃料电池,十年前,必须依赖贵金属催化剂,双极板成本很高,水热管理很困难。而丰田的燃料电池汽车Mirai上市之后,依然看到了对贵金属的依赖,双极板依然占电堆成本的很大部分,水热管理的困难也依然在。我看过一个视频,一辆行驶中的Mirai边行驶,边排水。想想如果要是在我国大东北的冬天,这将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宝马2026年要投产固态电池?我还看不准


  说了需求,再说说成本。其实成本实在是没得说。因为是不是成本高了,就一定没有市场呢?我觉得不是,要看价格。价格是谁定的,市场定的。比如储能市场上的电池,我们要计算我们存储一度电需要多少钱。比如锂电池每度电的价格是3000元,能循环1万次(假设不衰减),那么他发一度电的成本简单计算就是0.3元,这样用户就会计算,我一度电花三毛钱是不是划算,在没有补贴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划算。而一块手机电池,我查了下,2000mAh的价格差不多70元,按照循环800次的寿命计算,那么我用一度电的价格差不多12.15元。但是有谁会这样计算呢?我们最多计算70块钱买块电池,用两年,划不划算而已。也就是说,真正的价格,是市场定的。所以储能市场,3毛钱用一度电会觉得贵,在消费市场,12块钱用一度电,也觉得可以接受,虽然使用成本相差了40倍。

  对于成本,我们总希望越来越低。但是到底低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接受。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心里有个起码的标准,就是我行驶5万公里,总成本能和燃油车持平甚至更低,这个时候,我会考虑电动车。这个成本包括车价、使用维护维修成本以及车辆残值。我不知道2020年使用燃油车的成本是多少,所以现在讨论成本实在没啥意义。

  最后

  锂电池永远解决不了锂电池的问题,要突出重围,实在需要破坏性的创新。谈商业前景或是技术前景,可能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甚至猜想做出判断。如果是一年内的计划或者三年内的规划,可能可以凭借经验去判断,如果把周期放到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么多半只是猜想和希望了。

  而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到了两个问题。为什么提出新技术的不是电池企业而是车企?为什么提出新技术的不是每天喊着创新的国内新兴车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固态电池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