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大秀事业线! 2017年将猛攻三大领域

图: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领军企业以及市场份额
2016年年底,随着客户需求不断增加,IBM继续扩大在英国的投资,增设4处具有Watson认知智能运算能力的数据中心。这些服务开放后,IBM在英国提供的数据中心数将达6处,在欧洲总数达16处,全球共计超过50处。
· 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这一万亿级市场同样也是IBM关注的重点。虽然科技公司相较于汽车制造商,优势各异,技术与制造两者的主次之争也由来已久却久无定论。但这恰恰说明,科技公司所具备的技术研发实力正逐步提升着自动驾驶未来的主宰权。包括但不限于:雷达(无线电探测和测距)、LIDAR(光探测和测距)、GPS(全球定位系统)、超声波传感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等。
IBM甚至进军无人驾驶汽车行业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关于汽车制造,这可不是儿戏,它需要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复杂的供应链体系,IBM既不懂,也不想懂。因此,IBM对自己的定位是大约是一个系统集成商,舍弃硬件,把精力投放在数据服务和车载信息系统的搭建上,试图成为针对车企数据解决方案的咨询顾问和车载信息系统的供应商。
2016年6月,Olli自动驾驶巴士的推出是IBM进入该领域的标志。Olli集成了IBM Watson的认知计算能力和物联网技术,以增强乘客的体验,并实现与车辆的互动。
Olli可以搭载12名乘客,它融合了4款Waston的API应用程序接口,能提供包括语音转文字、自然语言分类器、实体提取和文字转语音等功能。

图:Olli自动驾驶巴士解析图
此外,IBM还与本田、宝马等车厂合作,比如为本田F1赛车配备了Waston平台的相关技术,为宝马的混合i8跑车注入 Watson AI功能。
宝马还把部分研发业务部署在IBM新建的Watson物联网中心,以打造全新的驾驶体验。双方希望Watson的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宝马适应车主的偏好、需求和习惯,并且提供最安全、最舒适的驾驶体验。Watson还可以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为宝马提供实时的交通情况和天气更新,以实现针对不同天气对出行路线和交通状况做出预判。

图:Watson物联网总部的BMWi8试驾车
Watson的软实力:顾问网络、投资并购与生态合作
为了将Watson打造成航母级的全球生态体系,除了上面提到的硬技术之外,咨询顾问团队、投资与并购能力,以及合作伙伴网络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
· 顾问网络

图:麦肯锡认为物联网将引发重大变革的9大领域
Watson平台中众多的产品组合,极大的考验了咨询顾问的学习能力和实施能力。尤其在麦肯锡列出的物联网9大核心行业中,都需要咨询顾问的推进,才能将IoT项目顺利落地。
庞大的顾问网络也是IBM的竞争优势之一。IBM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5,000名分析顾问、400多位数学科学家,以及位于三大洲的9个分析解决方案中心。正是这些顾问,把人工智能算法,转变成能够为业务带来收益和价值的应用。
在2016年11月,IBM还专门推出了IBM Watson物联网咨询解决方案实践,其中囊括位于慕尼黑Watson物联网总部的1,500名专家,面向广大中小型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 投资并购
除了自主研发之外,投资和并购无疑是加速Watson发展的利器。上面已经提到了部分收购案例,在此我将最近几年与Watson相关的并购情况汇总如下。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此处又要省略一万字,一切尽在表中。以后有空我再慢慢点评。
IBM已经在收购初创公司、扩张数据分析能力、云计算和移动性完善等方面耗资超过30亿美元,以此来转变公司的能力、迎接Watson时代的到来。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Watson同时也是一个创新孵化器。IBM围绕Watson构建了生态开发平台,面向个人和企业开放,在有限的时间内免费试用Watson,大约有77,000名开发者参与了这一计划,加入了IBM的这种准孵化器模式,与众多的技术顾问当面交流,并有机会分享IBM1亿美元的创业投资。
· 生态合作

图:参与Genius of Things峰会演讲的公司列表
全球生态合作是Watson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Genius of Things峰会上,超过20家Watson的合作伙伴分享了各自的见解。
除了前文已经提到的各类联盟和合作之外,Watson还围绕着11个重点行业展开布局,几乎与各大行业的领军企业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图:Watson锁定的11个重点行业
这里举几个重点合作的范例:
· Watson和西门子
· Watson与VISA
· Watson与博世
· Watson与SNCF
· Watson和理光
· Watson与GM通用汽车
· Watson和富士康

图:富士康开发的认知工业机器人
至此,IBM亲历搭建的Watson帝国你已经多层次、多维度了解过了吧。
横看是恢弘,纵看是霸气。这么长的文章,你竟然看完了,也是够霸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