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业界动态 > 解读:智能汽车未来5到10年的市场布局

解读:智能汽车未来5到10年的市场布局

作者: 时间:2016-09-21 来源:199IT 收藏
编者按:随着造车门槛的降低,新的进入者也会越来越多,也让接下来几年的电动汽车市场竞争看起来多少有点像如今智能手机市场的意思,拼配置、拼价格、拼服务,同时也会催生整个电动汽车市场进一步的成熟。

  4.传统汽车厂商的未来在什么地方?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310044.htm

  在汽车空间中,除了汽车主要的动力操控性能外,说到底用户感受到的还是汽车的智能和娱乐服务,对于未来的汽车市场,也就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这一点会变得尤为重要,汽车的智能化功能体验会成为购买时的一个重要考量点。

  再到无人驾驶时代,除去了驾驶体验,用户真正能够体验的到的、和用户真正相关联的、并能够保持粘性的也就是智能化和互联网服务,完全和汽车本身无关。用户的数据、用户的操作习惯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用户服务才是真正重要的部分。

  到时汽车本身更像是一个空壳,是哪家制造的真的重要吗?就像现在的手机你需要知道是哪家公司生产的吗?而这些服务类的东西却恰恰不是传统汽车厂商擅长的,那么那个时候传统汽车厂商的路在何方呢?我认为有以下三条路径:

  1.找一家具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结盟绑死

  双方合资交叉持股,经验互补,一起折腾,赚钱了大家分成。

  2.转身成为汽车代工企业

  如果确实认识到了传统车企在未来互联网智能化、无人驾驶的先天基因不足,能够结合自身的汽车生产经验积累及技术优势,提前转型为OEM代工厂,也会有一片大好的生存空间。做富士康又有何不可?毕竟“富士康们”也活得挺好,而且“富士康们”也有志于此,所以传统汽车企业动手一定要快,不然先前的技术和经验优势被“富士康们”超越后那就真的没有优势了。

  3.企业转型

  适应市场变化进行改革是每一个企业与生俱来的能力,但能否在这场汽车变革中转型成功,那就值得深究了。这次汽车市场的变革与洗牌不可避免,可回看现在国内的各汽车企业,大家的互联网化进度看起来都几乎还没有起步。

  传统汽车行业是没有互联网服务基因的,而且由于传统思维的禁锢,公司内人员知识和经验结构的原因,想要转型成功可谓难上加难。如果想要转型成功就必须拥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转型建议:

  最好能够成立新的独立运营的公司。抽调优秀的汽车人才,去学习互联网服务、智能化服务、LBS等服务;同时从国内的最好的几家互联网公司挖人组建专业的互联网服务团队,互联网人也同时去学习汽车产品与服务。

  放权,减少管理,让互联网团队和汽车团队进行碰撞,去寻找新的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和用户增长点。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对于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化服务的转型我们几乎没有看到成功过的,更何况传统汽车公司都是如此巨型的企业,还是国有控股。当然以上都是从市场角度来思考,政策方面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

  5.智能汽车生活及后服务

  我想对于大多数的市场参与者而言,他们更多的机会会在智能汽车生活和后服务上,就像现在在Android和苹果上组建起来的生态那样。毕竟造车不光是一个机会和能力的问题,更是一个资本的问题。现在的美国汽车市场4s店的利润20%来自汽车销售,80%来自售后服务,以后的汽车市场更会是这样。汽车一旦接入网络会催生大量的产品服务产生,我们的汽车生活也会更加多姿多彩,到了更进一步的无人驾驶时代,汽车的体验就完全和汽车这个本体无关了,在汽车这个空间中将更会是一个服务的时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智能汽车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