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模拟技术 > 市场分析 > 中国半导体成功的关键:海外并购要有的放矢

中国半导体成功的关键:海外并购要有的放矢

作者: 时间:2016-09-12 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收藏
编者按:过去两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掀起了并购大潮,期间,国内半导体企业也卷入这股热潮之中。

  归国15年的见证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829.htm

  “中国产业发展到今天,对全球相关产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谈到中国产业这15年的发展时,陈大同不无感概。

  陈大同,现任北京清芯华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曾经的OmniVision Technology公司联合创办人,华山资本创始合伙人,以及展讯通信(Spreadtrum Communication)创始人之一。这位在硅谷和中国闯荡多年的资深人,最近与业界同仁们分享了他从业多年的心得,包括对过去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状况的一些观察,以及今后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他还特别谈到了最近几年,参与中国半导体海外并购的经验与感想。


中国半导体成功的关键:海外并购要有的放矢


  为了亲身感受一下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陈大同于2000年回国,并在2001年与朋友在上海共同创办了展讯公司。十几年过去了,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0年的时候,全国所有IC设计公司的收入总和大约为1亿美金,而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超过了200亿美金,增长了200多倍,而今年(2016)上半年的增长率达到了26%。可以说,这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当中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陈大同于1987年在清华大学拿到Ph.D,并于1989年去了美国,先后在Illinois大学和Stanford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陈大同说:“在那个年代,国内还有不少半导体工厂,而2000年我回国时,绝大部分工厂都已经关闭或倒闭了,这是残酷的全球市场竞争导致的,所以,那时我们看到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几乎是一片荒原。但从2000年到现在,则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段时间里,国内该行业是以民企为主力军,重新建立起了整个产业。”


中国半导体成功的关键:海外并购要有的放矢


  过去十几年,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就像是处于春秋战国时期,陈大同称之为半导体1.0时代,有上千家公司在野蛮生长,经过激烈厮杀,实现了优胜劣汰,存活下了几十家公司,他们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练,已经是遍体鳞伤,但这些公司各自都有自己的绝招,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存活下来,并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目前,在我国的IC设计公司当中,有2~3家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0亿美元,有20多家公司超过了1亿美元,而年销售额超过1亿人民币的有100多家。其中,有些已经成为初具规模的平台型龙头企业,如中芯国际、海思、展讯等。

  “产业发展到今天,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以兼并/整合为主的时代,我们称之为半导体2.0时代”, 陈大同说:“以目前的情势发展下去,在5~10年之后,产业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想到那时,在每个细分市场,都会有1~3家龙头企业,类似于今天的通信市场。在这种形态下,每个龙头企业都会成为并购/整合的平台,很多初创公司会有各自的创新技术和绝招,他们将成为大公司的并购对象,而大公司利用自身的渠道和品牌优势,可以迅速打开市场,这样就能形成了一个健康的产业形态。”

  在公司的退出机制方面,陈大同认为,将来被整合/并购将成为初创公司投资人的主要退出渠道,该部分将占到80%以上,而一般IPO方式最多只会占20%,从而形成类似于硅谷的成熟产业形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半导体 ISSI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