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业界动态 > 纯电动汽车动力源探讨: 锂离子电池VS燃料电池

纯电动汽车动力源探讨: 锂离子电池VS燃料电池

作者: 时间:2016-09-09 来源:动力电池网 收藏
编者按:动力电池系统是纯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部件,对于任何有志于在锂电纯电动车汽车上有所作为的国际主流车企,他们无论如何是不会让这个最为关键的部件被外人掌控的,那么国际主流汽车企跟电池企业的关联,就是破解这些主流汽车厂家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战略布局的钥匙。

  在FC-EV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欧美汽车公司虽然仍然保留汽车的研发项目,但大多削减了研发预算。只有日本车企一直在坚持,最终日本汽车技术跟HEV电动汽车一样,再次引领国际技术前沿。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9/296784.htm

  总的来说,近几年全球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开发出自己的电堆技术,并且大幅提高了功率密度,使用寿命也都达到5000小时的产业化基本要求,并且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大幅下降。

  如果我们了解过去15年欧美在电动汽车技术路线上的转变,就会对当今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过去欧美主流汽车厂家一直把电动汽车的重心放在FC-EV上,而锂电产业链在欧洲和北美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欧美汽车公司自然也不可能在锂电技术上有多少认识和积累。

  而日本的情况则决然不同,由于在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两大产业链上同时居于全球领先地位,使得日本一直是全球电动汽车的领头羊。于是,我们就看到当前的全球EV的基本战略格局:

  美国:当前国际上只有Tesla在大张旗鼓地搞LIB-EV(其实Tesla只是个startup,跟这些国际汽车大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Tesla在和燃料电池方面都没有任何技术积累(它的创新点在BMS),它完全是迫于技术和成本的现实问题而不得不选择,而且是一条剑走偏锋的18650技术路线。

  GM过去一直专注于FC-EV,在PEMFC催化剂、MEA和电堆方面都上有很强的技术积累。GM在1996-1999年还生产过北美第一款量产型纯电动车EV1(铅酸电池车),不过后来以失败告终。

  2008年以后,迫于DOE的政策引导,GM也搞了Volt混合电动车装点门面,并且涉足小型锂电纯电动车,但GM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半吊子”水平并没有对日系电动车构成多少威胁。不过GM并没有放弃FC-EV,新一代Hydrogen 4据称将于今年年底上市。至于美国另外两大车企Ford和克莱斯勒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似乎早已经被大家所遗忘。

  欧洲:德国是欧洲汽车工业的领头羊,欧洲诸多车企也只有VW、BMW和Daimler-Benz三家能够独立在电动汽车方面展开研发和生产,而这三家车企早期走的都是燃料电池路线,而这与德国强大的燃料电池产业基础是直接相关的。

  VW(大众)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商,VW现阶段的战略重点是PHEV,已经有数款PHEV车型问市。

  VW在燃料电池方面主要是与加拿大Ballard公司合作,去年VW在洛杉矶车展上展示了燃料电池版的Audi A7、Golf以及Passat,这三款车型均采用VW与Ballard合作开发的第四代100 KW级PEMFC电池组,VW目前正在发展第五代燃料电池系统,定位是高端车系。在纯电动汽车方面,到目前为止VW仅仅有e-up(微型车) 和e-Golf(小型车)两款锂电纯电动汽车规划而尚未有实际量产,定位明显在低端市场。

  BMW在过去20年里对各种新能源技术都有广泛的试验。氢能方面主要是燃料电池和氢气内燃机。在纯电动车方面,BMW装车试验了铅酸、Na-S、ZEBRA、镍氢和锂离子几乎所有类型的二次电池,积累了丰富的测试经验。

  但BMW对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都没有很深入的认识和技术储备,所以我们看到BMW目前在i系列电动汽车上是三驾马车,i3是锂电纯电动车而i5和i8都是PHEV。之前BMW曾经将一辆245HP的宝马5系车改造成FC-EV(燃料电池是与Toyota合作开发),后来证实BMW已经暂缓其FC-EV商业化进程。BMW是双面下注的典型代表,潜台词则是因为在锂电和FC方面都不掌握关键技术心里完全没底。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