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华为如何走出“无人区”的战略
理论:华为如何先知于时代?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6/292688.htm上文从战略布局的角度,我们看到了华为的荣耀与挑战,而下面将从更深层次的中国“智”造角度进入理论的思考。
任总提到的“香农、摩尔定律走到瓶颈”、“无人区理论创新”应该对大部分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对此的深刻理解应该比战略矩阵更加接近问题的实质。
简单先介绍一下这两个理论。摩尔定律是英特尔的创始人戈登·摩尔于1965年最早提出的,主要用来描述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规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香农定理是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于1948年提出的一个演进的纯数学计算公式,香农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也是近代信息论的奠基人。香农定理给出了信道信息传送速率的上限(比特每秒)和信道信噪比及带宽的关系。
从最通俗的角度解释两个定律,香浓定律描述的是通信行业的信息传播效率和带宽的关系,摩尔定律从制造业的角度描述硅片计算能力发展的普遍性规律。
经过接近半个世纪的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无论是通信网络还是计算机设备都获得了快速的普及,这些都有赖于两个定律所描述的市场空间和客观进化规律。像英特尔、华为、戴尔、联想这样的IT和通讯巨头实际上都是在这两个定律的红利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而这个红利期的瓶颈就出现在最近几年,一方面从集成电路的角度,单核芯片所带来的计算能力提高已经不能对用户需求给予最高性价比的满足,这时候双核芯片出现,这也是摩尔定律接近极限的一个重要信号。而通信领域,3G之后,应该说大部分的通讯需求得到满足,4G、5G的技术和设备的迭代失去了短缺和瓶颈主导的动力支持,变得没有那么急迫和必要,香浓定律走到临界点让通讯设备迭代的动力严重下降。
任总所描述的“理论无人区”实际上就是描述以上的客观状态。

图3:人机智能时代趋势定律(1.0版本)
实际上,人机智能时代的趋势定律已经从计算和通信能力瓶颈的描述升级为更大系统的逻辑推演。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任总在科技大会上提到的“大流量、低延时”的下一代理论的方向性预判有可能是一个战略误判,从商业的角度,任总提出的两个技术趋势可能根本不具备应用的价值,因为这依然是延续香农和摩尔定律的惯性。逻辑上,新时代的指导理论应该完全颠覆。
总体上看,我们需要引入热力学的“熵”的概念、信息论“认知盈余”的概念,以及智能论(周掌柜2016年提出)“中央智能、分布式智能、智能资产”的系统概念来理解下一个时代的理论趋势。
智能时代影响商业理论创新的方向包括图3的4个基本方向:
1.关于中央智能的“需求引力定律”:背景是——以信息不对称为核心的个体决策将因为中央智能的出现产生价值趋同化判断。缺少人工智能公司将出现组织官僚化和产品线复杂化。定律:需求通过中央智能的汇聚,拥有了引力属性,带有智能的大数据将帮助高智能公司重新定义商业需求。
2.关于分布式智能的“社群能量定律”:背景是——社群在智能时代将成为带有分布式主题计算能力的社会化结构,与社群能量的赋能关系将决定公司价值潜力。定律:相对论E=MC²的模型可以类比描述社群的能量,社群M即质量取决于所有人的节点计算能力叠加;C即传播方式也是赋能效率,赋能效率平方决定社群能量。
3.关于智能资产的“智能资产定律”:背景是——单核到多核再到分布式计算说明了计算效率的价值在下降,从熵增熵减的周期性预测,将推论计算能力和智能资产的周期性转换。定律:在计算能力增长带来的平均商业收益低于市场平均回报(8%左右)的时候,“资产系统”将通过降低“生产力”为“需求系统”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计算能力将由此智能资产化。
4.关于熵的“信息盈余定律“:背景是——数字化基础计算能力实际上推动了信息熵增的过程,自身有序让信息海量且无序,而人工智能则是熵减过程让无序变有序。定律:计算能力推动海量信息的无序化产生之后,将迎来智能化推动的有序化进程,计算能力由此边际商业价值递减,计算能力投资呈现周期性特征。
以上四个定律的研究方向可能完全颠覆在“信息时代”我们对于商业大逻辑的认知,特别是对于商业价值的认知。如果在智能时代“智能资产”成为公司价值的核心承载工具,显然华为目前的通信能力和计算能力和现在的中国移动一样,将堕落到最底层的价值虚无状态,这是华为最大的战略性风险,而且正在发生。逆转这个挑战的钥匙正是上文我们分析过的华为的“内容应用”和“数据智能”两个战略盲点。
而“信息盈余”的概念,则在描述智能时代的核心驱动力,这和信息时代《认知盈余》这本书中提到的社会化能力的盈余逻辑是一样的,智能时代信息静态泛滥且盈余,换一个角度这正是智能时代伟大公司的核心驱动力!对“信息盈余”的理解客观上决定了华为在下一个时代是否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图4:商业环境大生态要素总览
智能时代的商业大生态逻辑更加验证了图4中的“大生态要素”,由此对华为的推动力应该是:
战略生态化:以生态的思想解决静态的绩效文化和组织力矩阵,推动社会化协作;
需求价值观化:超越有形的刚性需求,从人群的价值观需求场景出发,以满足人类精神和思想世界的抽象需求为新引擎;
生产力共享化:打破单一创造生产力提高的路径依赖,为推动生产关系的有效性推动生产力的共享化优化;
资产智能化:把专利等知识沉淀系统升级为围绕最终用户生活场景的智能场景,将智能资产作为公司的全新价值内核;
此后,华为的领导力、商业模型和技术路线才能跟进发生迭代以迎接全新的时代。如图5所示,华为的生态将围绕组织需求进行重构,这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图5:生态型企业构建要素
而从目前的华为战略来看,在“战略无人区”里主要的思维依然是执行力的突破,也就是更快速的挑战香农、摩尔定律的极限,智能资产化的短板尤其明显,生态化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确立。
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乐观估计在3-5年华为历史性鼎盛时期之后,华为在消费电子领域超过苹果,在通信领域世界第一,在企业级服务领域达到500亿左右的规模,但彼时,华为战略回旋余地会非常小,衰落将是必然结果。
而悲观地估计是,在未来3年以内,华为将陷入香农、摩尔定律魔咒般的毁灭链条:第一波战略性盛极而衰的是过剩计算能力的创造者戴尔、联想、惠普;第二波盛极而衰的将是计算能力的广义提供者英特尔、高通和AMD;第三波就会是华为这样的通信系统巨头。
而最后的胜出者是基本不被香农摩尔魔咒影响的、更早进入智能时代的 Alphabet、Amazon这样的公司。换句话说,如果华为致力于完成1000亿美金销售额的目标并可持续发展,真正对标的巨人应该是Alphabet和Amazon。
以上抛砖引玉的内容不一定能指导华为的实践,但是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华为正在承载的历史性使命——帮助中国“智”造找到全新的时代动力,并且创造性的通过理论创新走出无人区。
回到科技大会上任总的表态,由此看来确实是肺腑之言,也真诚坦白。中国商业乃至世界商业历史交给华为的全新使命已经不仅仅是创造商业价值,更包括参与缔造“智能文明”。
是的,从信息论的角度“文明就是一种在混沌中自发生产知识的能力”,从智能论的角度“文明是人类信息和自然信息内化及外化的双向沉淀过程”,生产产品的华为向生产智能的华为的跨越,何其雄伟,但又何其挑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