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医疗世界的达芬奇机器人是如何诞生的?
十全九美,还缺一美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1/286121.htm
当然除了技术、用户黏性等核心竞争力外,直觉外科公司近年来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医疗事故的法律纠纷以及美国的新医保政策。
2014年有直觉外科公司有93个法律纠纷,基本来自手术医疗事故,公司支付了7700万美元来和解这些诉讼。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法案也对公司的产品销售有一定影响:奥巴马上任之后力推的医疗改革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于2012年正式在国会通过,该法案的核心思想在于人人强制医保,这会让一些医院面临一定的预算压力,从而减少高端设备的采购。
机器人的机械臂是一种高值耗材,使用时临时安装到机器人上,每条机械臂有使用次数限制,10次后便不能继续使用。机械臂的价格大概每条10万软妹币,每台手术平均至少要使用4条臂,所以开机费用4-6万大概就是从这来的。机器一直处于开机状态本身就有损耗,坏了的话维修费用远胜机械臂。实际使用中,每台手术结束后都是要关机的。
机械臂是这里的核心部件,看起来很像腹腔镜器械,通用有针持、抓钳、剪刀等不同的臂,位置可互换。与腹腔镜器械不同的是,每条臂都有很多小的关节,可以完成各种复杂到人手有时都无法完成的动作。
中国,中国,中国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市场目前还是以美国本国市场为主,收入占比大于七成。
在美国,达芬奇机器人已经非常普及,在包括社区医院在内的全国5000多家医院里,达芬奇机器人的装机量已经达到2200多台,只要是略具规模的医院,肯定会配备达芬奇机器人。
除了美国本土市场外,另一个较大的市场是欧洲市场,也是达芬奇最先开拓的市场,在获得FDA的510 k认证之前,达芬奇机器人就拿到了欧盟的CE认证,从而打开了欧洲市场,相对于美国市场来说,欧洲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而在中国,则完全不同。
达芬奇机器人在中国的唯一代理商是美中互利公司。

自2006年解放军总医院引进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来,达芬奇机器人已经进入中国十年。然而由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属于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国内任何医院引进该设备,均需卫计委直接批准,所以引入速度一直较慢,自2006年引入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以来,中国大陆目前的总装机量还不到40台,从达芬奇机器人数量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各地医疗水平高低。
若在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开拓上能继续取得突破,每年销售的达芬奇机器人保持在500台左右,则直觉外科公司的营业收入能增速能保持在20%左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