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医疗世界的达芬奇机器人是如何诞生的?
为战争而生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01/286121.htm2015年8月,在谷歌上市11周年之际,华尔街做了一项有趣的统计,统计了自谷歌上市以来,11 年中股票回报率超过谷歌(1277%)的美股公司,在参与统计的近6000家美股公司中,只有13家公司的回报率超过了谷歌,其中,有一家叫直觉外科(Intuitive Surgical)的回报率,远远超过了谷歌!
达芬奇机器人的技术源于拥有官方背景的斯坦福研究院(SRI),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一群科学家在斯坦福研究院开始了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初衷是要研制出适合战地手术的机器人。
在后续的研究中,手术机器人引起了美国国防部的关注,他们对这种医生可以远程操作来对士兵进行手术的系统很感兴趣,很快的,这种兴趣变成了实际行动。1990年的时候项目组收到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投资,希望他们能够尽快的研究出可供实际使用的原型。

走向商业化
在1994的时候Frederic Moll博士对这套系统非常感兴趣,当时他在SRI主任Guidant手下工作,他多次请求将“Lenny”(早期达芬奇机器人)商业化,以最大化它的价值,然而当时鲜有人看到这一点,大家都在忙着如何将它变得更酷一点。
于是Frederic Moll叫上刚从Acoson公司辞职的John Freund,和SRI经过多次协商后成功购买了关于Lenny机器人的知识产权。之后在1995年成立了Intuitive Surgical Devices Inc(直觉外科公司),他们一开始就引入了风险投资,投资者包括菲尔德基金、塞拉利昂资本和摩根斯坦利。
后来,公司的几位联合创始人Moll、Freund都已经离开了公司,现任Guthart在1996年才加入,他之前曾在斯坦福研究院(SRI)工作过。其余高管大多是后期加入的。目前高管中持股较多的是董事局主席Lonnie Smith和CEO Guthart,分别持有1.15%和0.93%的股份。

四代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得名于500年前画家达·芬奇在图纸上画出的最早的机器人雏形。后人以此为原型设计出了用于医学手术的机器人,并以“达芬奇”的名字命名。
其实,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更为正式的名称应为“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它是由美国直觉外科(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研制的一款高级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它被广泛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腹部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以及心脏手术。其设计理念是通过使用微创的方法来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

目前已经推出了四代产品:
1996年推出了第一代达芬奇机器人
2006年推出了第二代产品,机械手臂活动范围更大了,允许医生在不离开控制台的情况下进行多图观察
2009年在第二代基础上增加了双控制台、模拟控制器、术中荧光显影技术等功能,进而推出了第三代产品
第四代机器人在2014年推出,灵活度、精准度、成像清晰度等方面有了质的提高,公司在2014年下半年还开发了远程观察和指导系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