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中国标准的三大难题亟待解决
——
其次是RFID产业发展的滞后。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及封装设备制造、读写设备开发、数据管理软件设计……一个个生产环节构成了一条完整的RFID产业链。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是研发制造RFID芯片的企业。目前,已有基于13.56MHz频段的芯片,而国际上应用最广的UHF芯片则还在研制之中,这种研发是基于ISO标准的。目前,国内基本具有RFID天线的设计和研发能力,但还不具备应用于金属材料、液体环境上的可靠性RFID标签天线设计能力;HF频段的标签封装技术和生产已经成熟,但还不能进行UHF频段的标签封装,封装设备还依靠进口;基本具有HF频段读写器设计和集成制造能力,但还没有UHF频段以上读写器设计和制造能力。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核心技术的缺失成了制定中国RFID标准难以逾越的高墙,而RFID中国标准的缺位又反过来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亚太博大是专门生产RFID读卡器的。由于中国UHF频段还未开放,公司只能生产13.56MHz频段的读卡器。“没有RFID中国标准不仅影响到用户应用RFID,而且影响到了企业的研发。”亚太博大总裁柳翔说。
最后是应用的落后。在采访中大多数用户都采取了沉默的态度:“我们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效果怎么样都不好说。另外,国家标准还没下来,现在多说也不太方便。” 在标准还未出台的情况下,华虹会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基于不同标准的芯片吗?“这有什么办法?”闵昊无可奈何地说:“芯片厂商只能跟着用户走,用户有什么需求我们只能满足。”目前,华虹大部分芯片是基于ISO/IEC18000标准的,可是闵昊说华虹不会只研制基于一种标准的芯片,也毫不隐讳这种标准不确立情况下为公司带来的巨大的研制成本压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