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变压器次级辅助绕组的软开关PWM三电平变换器
2.1 工作原理[4][5]
模式1(t0~t1) t0以前S1已开通,t0时刻S2导通,此时vab=Vs=Vin/2。由于Lk的存在,ip不能突变,所以S2是零电流开通。ip逐渐增加,但还不足以提供负载电流,D7与D8依然同时导通,变压器次级绕组被钳位在零电压,变压器辅助绕组上的电压也为零。初级电流如式(1)线性增加
ip=t (1)
模式2(t1~t2) 在t1时刻,ip=nIo(n=N2/N1),初级开始为负载提供能量。辅助电路中的D9导通,维持电容电压vCh开始充电上升。维持电容的电压和充电电流由式(2),式(3)给出
vCh(t)=naVs[1-cos(ωat)] (2)
ich(t)=-sin(ωat) (3)
式中:Za=为谐振电路的特征阻抗;
ωa=为谐振频率;
na=N3/N1为变压器辅助绕组与初级绕组的匝比,它小于变压器次级与初级匝比n=N2/N1的一半(忽略漏感和次级整流二极管的结电容间的寄生影响,以简化工作过程的分析)。
模式3(t2~t3) t2时刻,Lk与Ch完成了半个谐振周期,VCh=2naVs,电容Ch试图通过Dh放电,然而VChVrec,所以Dh反偏。维持电容Ch保持电压不变,输出功率由主绕组承担。
模式4(t3~t4) t3时刻S1关断,ip给C3充电,C3上电压逐渐上升,所以S1是零电压关断。同时C4放电,此时Lk和输出滤波电感Lf相串联,Lf一般很大,ip近似不变,类似于一个恒流源,C3电压线性上升,C4电压线性下降。
vC3(t)= (4)
vC4(t)=Vs- (5)
初级电压vab=vC4,次级整流电压与初级电压下降的斜率相同。
模式5(t4~t5) t4时刻次级整流电压下降到维持电容电压VCh,此时二极管Dh导通,整流电压随着维持电容电压变化(设Ch比C3,C4大得多),Ch开始为负载提供部分电流。因为漏感储能仍使C3充电C4放电,初级电压几乎按与先前同样的斜率下降,这意味着次级整流电压比初级电压下降得慢。初级电压与次级反射电压之差加在漏感上,初级电流ip开始下降。折算到初级的简化等效电路如图3(a)所示,初级电流和电压以及次级电压为
ip(t)=nIocos(ωbt)+
nIo (6)
vab(t)=sin(ωbt)-
(7)
(a)模式5 (b)模式6 (c)模式7
图3 简化等效电路图
Vrec(t)=-sin(ωbt)+
t+2naVs (8)
式中:ωb=;
Ceq=C3+C4。
模式6(t5~t6) t5时刻,C3的电压上升到Vs,C4的电压下降到零,vab=0,此时D4自然导通。D4导通后,C4的电压被箝在0,因此可零电压开通S4,S4与S1驱动信号之间的死区时间应大于(t5-t3)。次级电压折算到初级后都加在漏感上,初级电流迅速下降。折算到初级的简化等效电路如图3(b)所示。初级电流和次级电压为
ip(t)=Iacos(ωct)-sin(ωct)+Ia (9)
vrec(t)=nIaZcsin(ωct)+Vacos(ωct) (10)
式中:Zc=;
ωc=;
ip(t5)=Ia;
vrec(t5)=Va。
pwm相关文章:pwm原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