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LPC2210的网络化智能温度传感器系统设计
3 系统软件分析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61009.htm
3.1 总体设计
系统开发采用的是ARM公司的ADS1.2作为开发编译环境。移植了μC/OS—II操作系统,主要采用C语言编写。将μC/OS—II移植到ARM处理器上,需要修改3个与ARM体系结构相关的文件:OS_CPU.H、0S_CPU_A.ASM、OS_CPU_C.C。具体移植请参考相关书籍。
程序首先调用OSinit()初始化μC/OS—II,完成对操作系统内部一些变量、数据结构和宏定义的初始化。在开始多任务之前,还需建立一个名为Task0()的任务,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用户的应用程序就会崩溃。主任务中首先调用TargeTInit()函数将目标板初始化,模板中包含这个初始化函数,它完成对板上硬件的一些初始化工作。之后启动多任务环境,创建3个任务来实现系统最终的目标。这3个任务包括:传感器对温度的采集和处理;温度比较与液晶显示;建立Web服务器。下面对设计过程中比较关键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3.2 软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在对传感器数据采集的软件编程中,采用的是单线总线协议。通过单线总线访问DSl8820的协议包括:初始化DSl8820、ROM操作命令、存储器操作命令和读数据/处理数据。
根据DSl8820的初始化时序、写时序和读时序,分别编写3个子程序:Init_DSl8820为初始化子程序;WriteOneChar为写(命令或数据)子程序;ReadOneChar为读数据子程序。所有的数据读/写均由最低位开始。
该系统的读字节子程序的流程如图4所示。
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关键任务程序代码如下:
3.2.2 Web服务器的建立
要在微处理器中建立Web服务器,主要需要实现TCP/IP协议栈的移植。设计中主要采用ZLG/IP软件包,它是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面向嵌入式系统开发的TCP/IP协议栈,是ZLG系列中间件的重要成员之一。ZLG/IP提供实现Internet网络上IP接点的功能,是一种高性能的嵌入式TCP/IP协议栈软件。它使用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的信号机制来实现一个多任务并行、可重入的协议栈,完全使用ANSI C编写,可以像μC/OS—II那样支持多种CPU。ZLG/IP还具有层次清晰、易于升级和修改等特点。该ZLG/IP软件包具体可见参考文献。
ZLG/IP采用模块化层次结构设计,其结构如图5所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