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设计应用 > TD-SCDMA网络中的干扰问题及其优化方案分析

TD-SCDMA网络中的干扰问题及其优化方案分析

作者: 时间:2010-10-28 来源:网络 收藏

在本次中,采用了调整主服务小区的切换参数,让UE尽快离开频点小区的方式加以解决。即调整了美术公司TD-3的个性偏移参数,由O dBm调整为5 dBm,使得UE向下一目标小区远通大厦TD-2的切换速度加快,让UE尽早脱离了10088这个频点。通过上述调整,得到的复测效果如图4所示,通过图4可以看出,经过后UE在同一位置处的主服务小区已经切换成了远通大厦TD2小区,脱离了10088这个频点,此时,RSCP值明显提高(从-77 dBm上升到-65 dBm),抗能力明显增强,从而消除了前面的掉话现象。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56994.htm


3.2 案例2:引起未接通的优化案例
在某次现场测试中,某处DT测试时出现未接通情况,通过查看KPI性能统计发现该小区的RB建立成功率偏低,通过提取当日CDL发现RB建立失败原因均为超时(Timeout),进一步查看ISCP值发现,时隙1以及时隙2的最大ISCP值和平均ISCP值都偏高,均在-70 dBm左右,根据前面判断可能是上行链路干扰所引起的
通过检查PRACH物理信道,发现其位于时隙1,为此,调整了PRACH物理信道的时隙位置,从时隙1调整到时隙3,以此来避开上行链路干扰。经优化修改之后,该小区的RB建立成功率明显提高,使得未接通得到了解决。如图5所示。



4 结语
通过对无线中干扰的定位看出,系统中干扰可以分为系统内和系统外两类干扰,其中,系统外干扰主要来源于小灵通PHS系统、部分未得到允许的频段上发射信号,以及部分大功率源产生的大功率信号谐波等。对这些干扰的定位主要借鉴于PCCPCH C/I,ISCP以及手机发射功率等参数。在TD-SCDMA干扰问题优化过程中,应首先排除GPS等硬件故障,然后再分别查看ISCP和PC-CPCH C/I值,根据各参数的大小对干扰问题的真正原因进行初步判断,部分干扰问题还要结合复测和信令跟踪来进一步。由于TD-SCDMA由于干扰引起的问题较多且随机性比较大,本文所给出的以及案例只是实际优化中发现的一小部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问题的实际特征进行具体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出更为有效的解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