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indow系统介绍

(注:X11协议设计由Scheifler领导,并在nascent Internet的开放邮件列表上广泛讨论。于是X成为最早的较大规模的开源软件项目之一)
4、 对X-Window的管理历史
1)MIT X协会与X协会公司
1987年,随着X11取得明显成功,MIT希望免除X的管理责任。但是1987年6月与9个厂商举行会晤,这些厂商表示他们相信为了避免 X 由于商业因素而分裂,需要中立方的参与。1988年1月,X协会(X Consortium)做为非营利厂商团体而成立,由Scheifler担任主管,而Keith Packard担任高级开发人员,确保 X 能持续以中立超然的立场提供商业与学术教育所需的开发。1993年,X协会公司(X Consortium, Inc.;非营利性质的公司)做为MIT X协会的接继者而成立
2)开放团体
1997年中,X Consortium将X的管理交给开放团体(The Open Group),而它是1996年由开源软件基金会(Open Software Foundation;OSF)和X/Open合并成立的厂商团体。
3)X.Org
1999年5月开放团体组建了X.Org。X.Org指导了X11R6.5.1之前的版本发布。在此期间X的开发死气沉沉。2003年,随着Linux的流行X被大量安装。但是X.Org几乎无声无息,活跃的开发由XFree86承担。
4)XFree86
在19*至1990年期间,托马斯?罗尔把X11R4分类器上提供的X服务器程序的源代码下载到运行速度仅为33MHz的386PC 上,成功运行了被他称为是X38611.1的X服务器。这就是XFree86的雏形。
1992年后多数技术创新都发生在XFree86项目中。1999年,由于众多对于XFree86在Linux上应用有兴趣的硬件厂商的推动,并也已经成为最普及的X版本,XFree86成为X.Org的荣誉成员(不付费)。
但是自2003年开始,XFree86内部却发生了争论。它被认为太教堂式了,如同它的开发模式;开发者不能通过CVS做提交,而厂商被迫维护大量补丁。2003年3月,自从最初的MIT X Consortium结束之后就参加XFree86的Keith Packard由于被认为态度不良而被驱逐
X.Org和XFree86开始讨论能够有助于X开发的重组Jim Gettys早在2000年就热心于开放的开发模式。Gettys、Packard和其他几个人开始讨论有效管理X和开放式开发的细节。
最终就像是X11R*许可证争议的回响,XFree86于2004年2月在更加严格许可证下发布了4.4 。许多依赖X的项目认为该许可证无法接受,特别是它和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不兼容。这引起一场论战,许多人认为到了该对XFree86分叉(fork)的时候了,许多Linux发行版,包括Fedora、Gentoo都纷纷在最新的版本中使用X.Org基金会的发布代替XFree86。
5)X.Org基金会
2004年年初X.Org基金会成立。这意味着 X 在管理上的根本转变。1988年以来 X 的管理者(包括过去的X.Org)都是厂商组织,而基金会由软件开发者领导,采用依靠外部参与的集市模式的社区开发。其成员身份对个人开放,法人成员则成为赞助者。X.Org还开始同freedesktop.org密切合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