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液晶投资磁场 康宁旭硝子大陆设厂阴转晴
千亿液晶投资推手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11275.htm康宁显示科技部总裁季可彬告诉本报记者,“我们预计未来数年液晶玻璃增长强劲,这主要因为液晶电视持续的市场渗透,因此,我们进行了适当的产能投资来满足市场需求。”
张宇表示,“康宁是最大的玻璃基板厂商,占全球55%以上的市场,其在北京的项目主要是为京东方8代线配套,同时也兼顾京东方5代线,而在合肥的6代线也有彩虹玻璃基板项目的支持。”
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 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对记者表示,除了中国高世代液晶面板行业的投资热潮的吸引力外,成本也是康宁、旭硝子等玻璃基板巨头选择到中国投资的主要原因,就近配套投资可以为康宁等减少15%-20%的物流和折损成本,“这也正是此前康宁所有工厂都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主要原因”。
另外,跨国玻璃基板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其纷纷向中国投资的一大因素。谢勤益表示,“虽然康宁、旭硝子和电气硝子等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玻璃基板行业,但是他们之间也有激烈的竞争。”
某种程度上,市场排名第二的旭硝子主动将玻璃基板前段工序拿到中国,是康宁改变投资计划的重要原因。谢勤益表示,“面对总规模将超过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国高世代液晶面板市场,目前只占据全球市场25%的旭硝子显然希望能改变对康宁的劣势,在金融危机过去后旭硝子的投资计划都抢在了康宁的前面。”
从目前公布的投资计划来看,康宁在北京投资8亿美元建设玻璃基板工厂,而旭硝子在昆山和深圳的总投资规模将超过20亿美元,新增8座熔炉和10多条切割生产线,而第三大玻璃基板厂商电气硝子则没有赶上前三条高世代线的机会。
如果说康宁、旭硝子在中国大陆市场的争夺是看好了巨大的液晶电视面板市场,而双方在台湾地区同时进行的扩产则是瞄准了智能手机、iPad等所用的Gorilla玻璃。7月22日,康宁宣布将重启在台中的扩产计划,并重启在日本静冈玻璃基板工厂闲置的产能,来生产应用于多种用途的Gorilla玻璃。按照康宁的预期,Gorilla玻璃在特殊材料方面今年的销售将超过2亿美元,到2011年销售将达到10亿美元。几乎与此同时,旭硝子向台湾地区的云林科技工业园区申请年底前要再兴建第六座窑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