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业界动态 > 如何破解多晶硅企业的命门

如何破解多晶硅企业的命门

作者: 时间:2010-04-21 来源:中国化工报 收藏

  此外,锌还原法、等离子体还原法等也受到了业内广泛关注,但由于受规模化应用中的经济性、纯度、物料闭环回收等因素的影响,其实用性要进一步验证。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8170.htm

  在厂外综合利用方面,我国有机硅行业泰斗、原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院长傅积赉接受CCIN记者采访时说:“以为原材料一方面可以生产白炭黑、光纤预制棒、硅酸乙酯等产品,这些工艺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另一方面用作原料生产甲基氯硅烷、苯基硅烷,进而生产有机硅产品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是目前尚没有十分令人满意的技术路线,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如此看来,理论上处理有可行的技术路线,那么企业又为何而愁呢?

  实践中还有诸多难题

  当CCIN记者向与会的专家、企业家提出这个疑问时,才知道四氯化硅处理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障碍。但他们同时也表示,只要企业花力气不断改进和完善,四氯化硅利用完全可以不再是“拦路虎”。

  四川永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易正义说:“在厂外综合利用方面,将四氯化硅用于生产白炭黑、光纤预制棒和硅橡胶硅树脂等硅化工产品,这些都是消化四氯化硅的有效路径。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那就是这些产品市场容量有限。至2009年底,中国已投产气相法白炭黑装置约为2.5万吨/年,预计2011年我国的气相法白炭黑总产能将达6万吨/年,并将出现阶段性过剩。所以该产品对四氯化硅的消化容量有限。光纤预制棒也是如此。2009年中国光纤用量8800万芯千米,预制棒70%进口,若全部自制最多需四氯化硅4000吨,连消化一个千吨级公司的四氯化硅都难!”

  此外,生产过程中副产的四氯化硅纯度高,磷、硼以及金属杂质含量极低,将其用于生产气相法白炭黑也是一种资源浪费。由此可见,采用厂外综合利用的方式无法消化数量庞大的四氯化硅,这只能是消化四氯化硅的辅助方式。

  那么,走厂内闭路循环之路呢?易正义旗帜鲜明地说:“光伏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决定了四氯化硅的应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须走闭路循环的道路。这就必须依靠氢化技术,尽管现有各种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热氢化反应温度高、工艺流程复杂、装置操作难度大;加热器采用碳—碳复合材料,成本高;转化率低、能耗高。冷氢化方法操作压力高,设备磨损大,不能长期连续稳定运行。但随着冷氢化技术规模化运用日趋成熟,其投资少、运行单位成本低的特点决定了它将逐步成为主要应用方向。这样实现四氯化硅的资源化利用将不成问题。”

  江西赛维LDK光伏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希一同样对四氯化硅的资源化利用前景比较乐观。他告诉CCIN记者:“目前之所以存在四氯化硅利用的瓶颈问题,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之前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这方面。如今随着氢化技术在中国的渐趋成熟,消化大量的四氯化硅不存在技术障碍。我们公司目前正在探讨四氯化硅利用的多元化方法,包括热氢化、冷氢化和生产白炭黑等,以便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最终选择最合适的工艺解决四氯化硅利用难题。”

  多晶硅作为最主要的光伏材料,为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月12日,国内首批6座用太阳能发电的电话亭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附近的马路边亮相。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