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业界动态 > 新能源过剩企业会好吗?

新能源过剩企业会好吗?

作者: 时间:2010-04-2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

  中国的研发相对落后。目前的技术研发,除了政府支持,还有一些是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做。因为研发的效益比较慢,对于经济增长压力很大的地方政府,不会特别重视。企业盈利也需要“快”,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设备制造这个环节见效快,研发与设备制造相比较,要慢得多,从资本逐利的角度而言,如果有利,企业应该也会投资研发。现状看来,地方政府和企业比较愿意投资设备制造环节。大规模的发展需要国家牵头和政策支持研发,国家显然应该加强投入,但是,地方政府也要重视,有一些更具体政策或资金的投入。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8169.htm

  设备利用和研发是可以互相支持的。如果设备得到充分利用,投产多少就卖出去多少,企业自然就有钱投入到研发领域,相信设备制造企业也不希望总是买别人的落后产品,买别人的图纸。但是,他们投入的前提是生产出来的设备可以卖出去,获得利润才会有钱投入研发。一个良性的循环是:政府前期的研发和利用支持,使企业生产出设备可以得到利用,卖出去,钱就用来再投入研发。现在的情况是设备利用缓慢,那么企业就没有钱投入研发,只能选择买别人的落后技术,这可能是一个恶性循环。针对国务院提出的风电设备和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倾向,国家发展改革委2009年10月19日给出指导意见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就是指在研发上下功夫。的确提出了关键问题,但这需要实实在在的资金和政策做后盾。

  新能源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存在对新能源设备的国产化问题。国产化大致有两个路径:一是把别人东西拿来消化制造,二是自主研发。通过自主研发国产化的问题上面已经讨论了。把别人东西拿来消化,对方可能不一定愿意把最好的技术毫无保留的给你。因此,在这个消化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把一部分市场让出去。对于新能源来说,技术进步比较快,如果不愿意把一部分市场让出去,那么这样的国产化可能就是落后的国产化。对于技术进步很快的新能源产业,从国外买技术和图纸,到国内组装消化这条路的风险是,今天没有拿到最先进的技术,明天就是落后的产能,就不可能真正有实力占领市场。因此,国产化的前期可以让出一部分市场,把最先进技术引进来,或许可以更快速度地提高国内的技术水平,进行国产化。以我国的火电设备发展为例,从30万机组也需要进口,到如今世界一流,这个过程没有很久。

  整体而言,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市场竞争无法满足。中国国内目前资金充足,中国政府可以集中使用政策和资金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巨额资金支持。

  目前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国家对新能源的利用以及经济承受能力会有一个平衡的考虑,理顺电价反映新能源成本是一个基本的趋势。我们无法具体预测这个过程会有多久,但是可以比较确定的是,这些过剩企业只要能坚持,一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新能源 多晶硅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