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业界动态 > 智能电网:博弈中前行

智能电网:博弈中前行

作者: 时间:2010-04-0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

  难题待解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7732.htm

  自然,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促进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发电、输电、用电等各个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国网能源研究院也做过一个测算, 2020年坚强建设实现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将超过16.8亿吨,相当于种植1000万公顷的林地一年的固碳量。如果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需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亿~78亿吨。

  因此,国网能源研究院保守估计,建设对“我国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贡献率将超过21%。

  不过,目前看来,这仍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国内资深电力专家吴敬儒认为,智能电网是长期工程,“恐怕到本世纪末甚至下个世纪还要搞,现在只是起步阶段,不能急于求成,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这个目标不现实”。

  “技术并不是现在建设智能电网的难题,关键是输电网络之间的整合。”吴敬儒表示。

  除此之外,谁制定规则将是一个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根据美国的几位电力专家的认识,“智能”电网能够区分联邦批发输电系统和州零售配电系统之间的特征吗?当零售配电系统开始运作时,“智能”是否终结,之后便是“傻瓜”盛行吗?联邦和州政府的管理者如何分配智能电网和傻瓜电网的费用?

  就拿中国而言,电力市场尚未建立,智能化的调配能否解决市场均衡的问题也是业界所关注的。即使不考虑行政权限,智能电网如不能天衣无缝地与每个节点连接,则其具有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另外,电力系统安全的问题也是业界多关注的话题。值得注意的区别是,电力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关系,一些业界专家认为,这两个目标并非总是一致的,取决于它们的优先级考虑。

  一个简单的例子,增加从变电站返回到电力控制中心的数据对可靠性管理是非常有用的,但从安全性角度,它提出额外的挑战。现代的“可路由”通讯协议被认为是脆弱的,并随着智能电子装置(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s,IEDs)的广泛采用,电力设施受到的网络攻击将会日益增加。

  通用电气负责传输和分配的副总裁鲍勃·吉列根也认同这种观点,除了可测量结果的挑战外,智能电网还提出了国家安全问题。

  现在,网络恐怖主义和袭击能源基础设施已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将更多的技术引入到电网中,给能源基础设施带来了更多的连接点,人们对基础设施保护的担忧也就由此不断升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