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本的明天:看不清的多云
商业模式是第一生产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7687.htm消费者的冷眼旁观与各方合作伙伴基于利益选择而表现出的犹豫不决,让高通、飞思卡尔们极力推销的智能本市场前景呈现“多云迹象”。
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某部门经理程光(化名,因本人要求隐名)在接受《IT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也支持此论点。他认为,目前智能本概念的火热完全是单向的营销效果,而不是包括消费者在内各方呼应的结果。而拨开层层舆论迷雾后会发现,这种单向营销攻势的幕后导演就是智能本联盟的几个发起者与最大获益者,如飞思卡尔、Nvidia、Marvell和高通等一些无线和图形芯片制造商,它们一直失宠于上网本市场。
但他同时也认为,“多云”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多云”可以“转阴”,也可以“转晴”,关键取决于智能本联盟的综合营销能力,而要形成这种综合营销能力,就得设法以一种商业模式将产业链各环节厂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终端生产商、运营商等,形成合力。
作为智能本的假想敌,上网本的发迹路径就是其最好的“前车之师”。当上网本推出后,在Wintel、终端厂商及运营商等合力营销下,上网本取得了预料之外的成功。
实际上,高通们已开始采取类似行动。除了积极拉拢各终端厂商外,出身于通信业,与运营商关系密切的它们,不会忽略自身的这个优势。同时,智能本也在设计上不断改进,其强大的功能,便捷的使用,使其在上网本、笔记本之间脱颖而出,以尽可能多地博取消费者的青睐。
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孟樸在接受《IT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本会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渠道销售路径,在美国最有可能走运营商定制路线,因为定制渠道是其最有力的渠道。而在中国,智能本可能选择与手机一样,采用两条腿走路,除了运营商定制渠道外,制造商也通过自己的渠道销售,所以更多的是两者并行。
程光说,智能本市场前景目前的“多云”现状,说明智能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果未来的商业模式不成功,未能充分调动各方的力量,时下的概念火热最后就会一步步演化成概念泡沫;反之,就像市场研究机构IDC预测的那样,向“2013年市场规模达160亿美元”的前景冲刺。
linux操作系统文章专题:linux操作系统详解(linux不再难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