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投资回暖:争辩产业链中端过热
事实上,相对于组件生产能力翻番的计划,林洋新能源并没有多晶硅碇至切片的增产计划,马跃称“多晶硅碇至切片的产能约为300MW,“是一次性上马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7289.htm而在上游,受2007年前多晶硅暴利的影响,国内掀起多晶硅投资热潮,并一度引发政府关注,向市场警示多晶硅产能过剩的危险,同时国外也是开足马力增大产能。
至今,多晶硅已从最高峰的四五百美元/公斤跌至100美元/公斤以下,多晶硅的供给趋于平衡。
中游过热?
不过,已有业界人士开始担心中游投资过热。
“存在中游投资过热形成过剩的可能。”马跃称,如果市场没有及时反应过来,那中游在未来会陷入产能过剩的境地。
台湾著名电子专业信息提供商《DIGITIMES》称,2010年太阳光伏产业复苏后,两岸诸多光伏晶片厂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从而引发扩产热潮,使得中游设备商面临交不出货的压力,交货期从正常的3个月,延长至今4-5个月。
不过,佟兴雪显然并不担心中游投资过热,其称由于高速增长的光伏市场需求,光伏中游的投资不会形成过剩,而且“现在光伏产业比较谨慎,关注真正的需求,不会肆意扩大生产”。
事实上,前述精功科技的人员也证实了业界的谨慎,“需求虽然是不错,但市场是越来越难做了”。
上述人员表示,过去买方要购买铸锭炉必须按款到发货的方式进行,但“现在要视客户而定,最高可能会给予5%的尾款到货再付”,另外订单多为意向性合约,毁约的风险比较大,“买方会观察市场情况,如果市场趋势不好就可以放弃合同”。
不过“我们一直在备货,今年市场肯定是很热的。”前述精功科技人士总结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