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还是需求不足 光伏产业等待市场判决
这充分反映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那就是行业的发展不完全取决于市场竞争,而是受政策变动的影响极大。而一旦产业发展由政府部门完全决定,看似政府在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实际上是破坏市场规则,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0108.htm首先,政府无法判断市场。如果政府可以有效地判断市场供求,那么我们坚持搞计划经济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搞市场经济。正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部门做了很多应当由市场来决定的事情,导致市场效率低下,供求矛盾无法调节,我们才摈弃了计划经济的模式,让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如果再让政府部门决定新能源产业的准入,新能源产业就不可能进入一个高效率的健康发展状态。
其次,全球化时代的供求关系更加复杂。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产业的过剩与否不再仅仅取决于本国的供需状况,而是和国际市场紧密相关。在计划经济时代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政府部门都无法判断市场供求,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那更不可能。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全球竞争的时代,我们应当把市场的权力还给市场。当然,为了产业的健康发展,防范产业风险,任何人和机构都可以发出警示性的判断,表达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把某一方面的看法作为产业准入的依据,则会损害市场公平和效率。对于我国需要限制或者鼓励发展的产业,完全可以通过税收、财政或者金融等手段来实现宏观调控,而不能用行政审批的手段加以干涉。
由于我国许多产业的投资是由政府部门或者国有企业完成,投资的收益和损失与决策者基本不相关,可以说决策者的风险和成本几乎为零,这就容易导致对投资的无限需求,从而产生重复建设和无序投资。因此,我国新能源产业的产能过剩风险不在于市场,而在于政府和国有部门。政府宏观决策部门需要注意的,是削减政府部门的投资权力,有效遏制国有部门的投资冲动,这才是防止投资过热的有效途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