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业界动态 > 产能过剩还是需求不足 光伏产业等待市场判决

产能过剩还是需求不足 光伏产业等待市场判决

作者: 时间:2009-11-24 来源:新浪网 收藏

  “产能过剩说”下的企业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00108.htm

  浙江省是民间投资产业比较活跃的地区。“产能过剩说”提出后,对当地一些已经或准备上马项目的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浙江省金华市,企业有相当一段时间陷入观望状态,不仅一些拥有高端技术的项目被搁置,而且利用技术改造提升产能的项目也没有被核准。

  某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作为新兴产业,光伏产业初始投资较为浮躁,各地上马的项目很多。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是指材料产能过剩,在这方面,国内大部分企业在技术、成本层面与国外企业有差距,不仅价格高,质量也不好。但如果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生产,仍然有很好的前景。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日前对光伏企业发出忠告说,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企业不要受“产能过剩说”太多的干扰,对于看准的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要有自我判断,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

  对于即将试生产的六九硅业有限公司多晶硅生产项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新硅烷工艺生产多晶硅材料,是国内惟一采用该技术的硅料生产厂家。该工艺直接利用硅石(二氧化硅)为原料制备多晶硅,其生产过程中完全实现了闭环式生产,低耗能、高效率,并且没有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真正体现了节能、环保。

  据了解,按照英利公司规划的光伏电池产能,六九硅业只能供给50%-60%的多晶硅,剩余部分还需要外采。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很难得出多晶硅产能过剩的结论。

  英利公司董事长苗连生认为,国内的多晶硅确实存在部分落后产能过剩现象,应用落后技术的项目没有必要重复建设。他认为,六九硅业采用的是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这一项目的投产标志着英利公司实现了从硅料、铸锭、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到应用系统的完整产业链。这种完整产业链生产模式是光伏产业的理想生产模式,垂直一体化的整合能够实现对成本和质量的最佳控制,有利于整体技术优化和最快速度地推动技术创新。

  按照英利公司规划,2010年四期项目投产后,光伏电池的产能将超过1GW,这样的产能规划无疑是建立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之上。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和3万亿元新能源投资的逐步落实,国内光伏市场需求也将逐步放大。苗连生也表示,将来会把国内市场作为英利公司的主要市场。

  对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很多国外客户在英利年会上都表现出乐观的态度。这一点从英利公司最近的业绩上也可见一斑。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英利公司的光伏电池组件发货量开始大幅攀升,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0%以上,第三季度在第二季度基础上又增长80%以上。这样的业绩对于“产能过剩说”似乎也是一个有力的反证。正如苗连生所说,产能是否过剩,最终要由市场来决定。

  评论

  产能过剩风险并非出自市场

  周城雄

  近日,关于科技部质疑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说法的报道频现报端。

  实际上,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仍然需要大力扶持和发展。从我国新能源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的比重来看,新能源并不是过剩了,而是远远不足。当然,一个产业的过剩并不能根据其他国家的情况直接对比,最具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市场。按照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来看,一个产业过剩的标志应该是投资该产业无法获得利润,在发生亏损之后部分企业被迫退出来达到供需平衡。显然,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并没有处于这种状况,一些新能源企业例如光伏企业仍然利润颇高,这也是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

  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新能源领域之后,新能源产业的利润率确实有所下降。这时候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提出“产能过剩说”,要求政府限制新的投资者进入,以避免其利润下滑。如果政府部门接受了这种观点之后,很可能减少新投资的审批。



关键词: 太阳能 光伏 多晶硅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