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专栏

EEPW首页 > 博客 > R-Drop:填补Dropout缺陷,简单又有效的正则方法

R-Drop:填补Dropout缺陷,简单又有效的正则方法

发布人:MSRAsia 时间:2021-07-22 来源:工程师 发布文章

编者按:深度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的基础,但其在训练模型时会出现过拟合的问题,而简单易用的 Dropout 正则化技术可以防止这种问题的发生。然而 Dropout 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训练后的模型成为一种多个子模型的组合约束。

基于此,微软亚洲研究院与苏州大学提出了更加简单有效的正则方法 R-Drop(Regularized Dropout)。实验表明,R-Drop 在5个常用的包含 NLP(自然语言处理) 和 CV(计算机视觉) 的任务中都取得了当前最优的结果。本文将介绍 R-Drop 的实施方法、作用与效果,让大家一窥 R-Drop 的玄机。

深度神经网络(DNN)近来已经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在训练这些大规模的 DNN 模型时,正则化(regularization)技术,如 L2 Normalization、Batch Normalization、Dropout 等是不可缺少的模块,以防止模型过拟合(over-fitting),同时提升模型的泛化(generalization)能力。在这其中,Dropout 技术由于只需要简单地在训练过程中丢弃一部分的神经元,而成为了被最广为使用的正则化技术。

近日,微软亚洲研究院与苏州大学在 Dropout [1] 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正则方法:Regularized Dropout,简称R-Drop。与传统作用于神经元(Dropout)或者模型参数(DropConnect [2])上的约束方法不同,R-Drop 作用于模型的输出层,弥补了 Dropout 在训练和测试时的不一致性。简单来说就是在每个 mini-batch 中,每个数据样本过两次带有 Dropout 的同一个模型,R-Drop 再使用 KL-divergence 约束两次的输出一致。所以,R-Drop 约束了由于 Dropout 带来的两个随机子模型的输出一致性。

与传统的训练方法相比,R- Drop 只是简单增加了一个 KL-divergence 损失函数项,并没有其他任何改动。虽然该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验表明,在5个常用的包含 NLP 和 CV 的任务中(一共18个数据集),R-Drop 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结果提升,并且在机器翻译、文本摘要等任务上取得了当前最优的结果。

1.jpg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106.14448

GitHub 链接:https://github.com/dropreg/R-Drop

R-Drop方法

由于深度神经网络非常容易过拟合,因此 Dropout 方法采用了随机丢弃每层的部分神经元,以此来避免在训练过程中的过拟合问题。正是因为每次随机丢弃部分神经元,导致每次丢弃后产生的子模型都不一样,所以 Dropout 的操作一定程度上使得训练后的模型是一种多个子模型的组合约束。基于 Dropout 的这种特殊方式对网络带来的随机性,研究员们提出了 R-Drop 来进一步对(子模型)网络的输出预测进行了正则约束。 

2.png

图1:R-Drop 框架,在训练时由 Dropout 带来的两次概率 P_1 和 P_2 的不同

具体来说,当给定训练数据 D={x_i,y_i }_(i=1)^n 后,对于每个训练样本 x_i,会经过两次网络的前向传播,从而得到两次输出预测:P_1 (y_i│x_i ), P_2 (y_i |x_i)。由于 Dropout 每次会随机丢弃部分神经元,因此 P_1 和 P_2 是经过两个不同的子网络(来源于同一个模型)得到的不同的两个预测概率(如图1所示)。R-Drop 利用这两个预测概率的不同,采用了对称的 Kullback-Leibler (KL) divergence 来对 P_1 和 P_2 进行约束:

3.png

再加上传统的最大似然损失函数:

4.png

最终的训练损失函数即为:

5.png

其中 α 是用来控制 L_KL^i 的系数,因此整个模型的训练非常简单。在实际实现中,数据 x_i 不需要过两次模型,而只需要把 x_i 在同一个 batch 中复制一份即可。直观地说,在训练时,Dropout 希望每一个子模型的输出都接近真实的分布,然而在测试时,Dropout 关闭使得模型仅在参数空间上进行了平均,因此训练和测试存在不一致性。而 R-Drop 则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刻意对于子模型之间的输出进行约束,来约束参数空间,让不同的输出都能一致,从而降低了训练和测试的不一致性。另外,研究员们还从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 R-Drop 的约束项对于模型自由度的控制,从而更好地提升模型的泛化性能。

NLP+CV实验

为了验证 R-Drop 的作用,研究员们在5个不同的 NLP 以及 CV 的任务:机器翻译、文本摘要、语言模型、语言理解、图像分类,总计包含18个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

1. 在机器翻译任务上,基于最基础的Transformer [3]模型,R-Drop 的训练在 WMT14英语->德语以及英语->法语的任务上取得了最优的 BLEU 分数(30.91/43.95),超过了其他各类复杂、结合预训练模型、或更大规模模型的结果:

6.png

表1:R-Drop 在 WMT14 英语->德语与英语->法语机器翻译上的结果

2. 在图像分类任务上,基于预训练好的 Vision Transformer(ViT)[4] 为骨架网络,R-Drop 在 CIFAR-100 数据集以及 ImageNet 数据集上微调之后,ViT-B/16 和 ViT-L/16 的模型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升:

7.png

表2:R-Drop 基于 Vision Transformer 在 CIFAR-100、ImageNet 微调后图像分类的结果

3. 在NLU 语言理解任务上,R-Drop 在预训练 BERT-base [5] 以及 RoBERTa-large [6] 的骨架网络上进行微调之后,在 GLEU 基础数据集上轻松取得了超过1.2和0.8个点的平均分数提升:

8.png

表3:R-Drop 在 GLUE 语言理解的验证集上的微调结果

4. 在文本摘要任务上,R-Drop 基于 BART [7] 的预训练模型,在 CNN/Daily Mail 数据上微调之后也取得了当前最优的结果:

9.png

表4:R-Drop 基于 BART 模型在 CNN/Daily Mail 文本摘要上微调的结果

5. 在语言模型任务上,基于原始 Transformer 以及 Adaptive Transformer [8],R-Drop 的训练在 Wikitext-103 数据集上取得了1.79和0.80的 ppl 提升:

10.png

表5:R-Drop 在 Wikitext-103 数据上的语言模型结果

可以看到,R-Drop 虽然很简单,但效果非常出众,取得了很多任务上的最优结果,并且在文本、图像等不同的领域都能通用。除此之外,研究员们还进行了各类的分析实验,包括训练复杂度,k 步的 R-Drop、m 次的 R-Drop 等等,更进一步对 R-Drop 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结语与展望

R-Drop 的提出基于 Dropout 的随机性,简单有效。在该工作中,目前只对于有监督的任务进行了研究,未来在无监督、半监督学习中,以及更多不同数据类型的任务中,也值得更为深入地探索。欢迎大家使用 R-Drop 训练技术在各类实际的场景中进行应用。期待 R-Drop 的思想能启发更多好的工作。

相关分享:

又是Dropout两次!这次它做到了有监督任务的SOTA

https://kexue.fm/archives/8496

参考文献:

[1] Srivastava, Nitish, et al. "Dropout: a simple way to prevent neural networks from overfitting." The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15.1 (2014): 1929-1958.

[2] Wan, Li, et al. "Regularization of neural networks using dropconnec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PMLR, 2013.

[3] Vaswani, Ashish, et al.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2017.

[4] Dosovitskiy, Alexey, et al. "An Image is Worth 16x16 Words: Transformers for Image Recognition at Scal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2020.

[5] Kenton, Jacob Devlin Ming-Wei Chang, and Lee Kristina Toutanova. "BERT: Pre-training of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 Proceedings of NAACL-HLT. 2019.

[6] Liu, Yinhan, et al. "Roberta: A robustly optimized bert pretraining approach." arXiv preprint arXiv:1907.11692 (2019).

[7] Lewis, Mike, et al. "BART: Denoising Sequence-to-Sequence Pre-training for 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 Translation, and Comprehension." Proceedings of the 58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2020.

[8] Baevski, Alexei, and Michael Auli. "Adaptive Input Representations for Neural Language Model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2018.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led灯相关文章:led灯原理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