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元件/连接器 > 设计应用 > 低功耗高增益CMOS LNA的设计

低功耗高增益CMOS LNA的设计

作者:伊廷荣,成立,王玲,范汉华,植万江时间:2008-11-24来源:半导体技术收藏

0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9748.htm

  快速增长的无线通信市场使得无线通信技术向着低成本、低功耗、高集成度的方向发展,同时技术已经发展到深亚微米水平,这使器件的高频特性得以进一步改善,目前已能与SiGe器件和GaAs器件相媲美。此外,器件功耗极低且集成度高,因而深亚微米CMOS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应用潜力。低噪声放大器(LNA)是无线通信系统射频接收机前端的关键模块,在接收并放大信号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增益、噪声、线性度等都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接收机的性能。典型的接收机的接收信号强度在-120~-20 dBm间。因此,所设计的LNA应具备的性能是:在低功耗的前提下能提供足够大的增益,以克服后继级(如混频器)的噪声干扰;优良的噪声性能以减小对系统动态范围的影响;较高的反向隔离度,防止信号的泄漏并增强系统的稳定性;良好的线性度,足以抑制干扰和防止灵敏度下降;良好的输入匹配以利于信号的有效传输。由于这些性能指标之问常会有矛盾,彼此不能兼顾,所以设计过程中宜采用折衷方案,兼顾各项性能指标的均衡设置。

  常见的CMOS LNA有差分输入、共栅、共源-共栅等3种结构。根据文献[2]对这3种结构LNA的优缺点分析,本次设计的LNA采用经典的共源-共栅级间匹配结构,设计的重点是提高增益和降低功耗,且实现片上全集成,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噪声性能和线性度等性能指标。为此,文中采用TSMC 0.18μm CMOS RF工艺,设计了一款工作在中心频率2.4 GHz下的低功耗、高增益、全集成CMOS LNA。

1 CMOS LNA的电路设计

1.1 输入阻抗匹配及噪声分析

  基于CMOS工艺的LNA设计一般采用经典的共源-共栅级联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有利于减小Miller效应,并增加反向隔离度。该结构由两个MOS器件VT1和VT2组成,其中VT1作为主放大器件为电路提供足够大的增益,共栅接法的VT2用来减小VT1的栅-漏极寄生电容引起的Miller效应。


 
  不考虑沟道电导对于输入匹配的影响时,利用源极电感Ls和栅极电感Lg可以实现输入阻抗匹配。LNA的输入阻抗为
 

  式中:gm为VT1的跨导;ω为中心角频率;Cgs为VT1的栅-源极电容。设输入信号角频率为ω0,调谐输入回路使之在工作频率f0处发生串联谐振,则有谐振角频率计算式为
 
谐振时Zi为 
 
  由于信号源内阻Rs为纯电阻,所以通过调整Ls之值就可使输入阻抗匹配至50 Ω。

  该共源-共栅电路结构利用输入阻抗Zi实现与信号源的阻抗匹配,无须外接电阻,从而保证输入端匹配条件下不引入额外的噪声干扰。文献[4]中给出源极电感负反馈的噪声模型和计算噪声的公式

  式中:RL、Rg分别代表栅极电感Lg的寄生电阻和VT1的栅极电阻;ωT为截止频率;γ是与工艺有关的一个噪声参数。工艺参数γ、α和反馈电感Ls的品质因数QL的表达式分别为

  式中:c为栅-漏极噪声的相关系数;δ是另一个与工艺相关的噪声参数,且δ=2γ;gd0为VT1零偏置时的跨导。工程中用dB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大小,即噪声系数为 
 
分析式(4)可知,QL存在一个最佳值,使LNA的噪声为最小

 
1.2 LNA的电路结构设计

  本次设计的LNA电路的拓扑结构见图2。NMOS器件VT1的源极接反馈电感Ls形成源极去耦电路,VT1的栅极接电感Lg,所有电感均采用片上螺旋电感。为了减小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共栅接法的VT2提供了良好的隔离作用,并抑制VT1的Miller效应,但由于VT1的输出阻抗与VT2的输入阻抗均为容性,因此在两级之间增加一个电感La匹配以提高增益。电容C1用于将射频信号与直流信号隔开;选择适当的电容C1,使其容抗对于信号频率可忽略不计,C1的电容量设为Cgs的6倍;通过调整电感、电容参数值可以改变输入电路的谐振频率。


 
  该LNA的偏置电路由NMOS器件VT3、基准电流源Iref及电阻Rb组成。VT3与VT1构成一个电流镜,VT3的沟道宽度W3做得较小,两者之间的关系为:VT1沟道宽度W1=20 W3以减小噪声,并使偏置电路的附加功耗减为最小。Rb用来减少VT3的栅-源极电容效应,其阻值选取为3 kΩ。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计算出VT1的最佳沟道宽度,以获得良好的噪声性能。由于VT2对噪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只需优化VT1的沟道宽度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噪声性能。由于
 

  将式(10)代人式(4)中可得到VT1的沟道最佳宽度W1的计算式

  式中:COX、L分别是VT1的单位面积栅氧化层电容、VT1的沟道有效长度。

  然后计算电路的电流值,以估算出电路的功耗Pd。由于低功耗设计要求电路的电流值小于2 mA,而电路中的工作电流IVDD与Pd的关系式为
 

  所以由电源电压VDD=1.8 V计算得:IDM1=IDM2=20IDM3=IVDD/1.05,其中IDM1、IDM2和IDM3分别是MOS器件VT1、VT2和VT3的漏极电流。

  最后用与输入相关的三阶交调(TI)来度量LNA的线性度。当MOS器件VT1和VT2被偏置于饱和区时,输入TI点(third-order intercept point)IIP3与(UCS-UTH)成正比,即MOS器件的线性度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加而提高,式中UGS、UTH分别为VT2的栅-源极直流电压和阈值电压。根据文献[6]中提出的一种快速估计IIP3的方法,可计算出所设计电路的IIP3值。

  该LNA输出端电容CL用于隔离直流;负载电感Ld与寄生电容Cd发生谐振,所以提高了输出阻抗和LNA的增益。经过推导,该LNA的电压增益Au的计算式为

2 仿真及流片测试结果

  运用TSMC 0.18μm CMOS工艺,采用HSPICE仿真软件对图2所设计LNA进行了性能仿真,MOS器件宽长比参数及电感取值如表1所示。表1中(W/L)1、 (W/L)2、 (W/L)3分别为VT1、VT2、VT3的宽长比。图3是所设计LNA的性能仿真曲线,其中图3(a)为噪声指数仿真曲线,由于输入阻抗匹配(50 Ω)为硬指标,而此时噪声匹配不为最佳匹配,即得到的噪声指数要比最小值略大,但所设计的LNA在中心频率2.4 GHz处可达到较好的噪声匹配;图3(b)为功率增益的仿真曲线,虽然降低功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提高增益,但工艺上的改进和级问电感的匹配使设计的LNA在中心频率f0处的功率增益为16.8 dB,仍能很好地克服后继电路的噪声影响,同时也达到了设计目的。图3(c)和(d)分别为反向隔离度与线性度的仿真曲线,反向隔离度与输入反射系数分别小于-62和-14.3,可见实现了功率正向传输和良好的输入匹配。


 
 

  所设计的版图如图4所示。由于此版图采用TSMC 0.18μm CMOS工艺中的RF模型,共有3层金属,所以电容为金属-金属极板结构,它由第3层和第2层金属构成,其面积由第3层金属之面积决定;而电感呈现8边形结构,采用顶层(第3层)金属形成,且做在隔离环中,此隔离环接地,用以减小寄生效应。因设计中所有的电感均为片上集成电感,面积较大,故将电感放置于4个角落,使其有一定的尺寸间距从而避免干扰。芯片的面积约为0.7 mm×0.8 mm。

 

  表2列出了所设计的LNA电路的仿真和测试数据,由此验证了所设计电路的性能,它满足了当电源电压为1.8 V时低功耗和高增益的要求,因此说明了利用0.18μm CMOS工艺可以实现频率为2.4 GHz射频小信号的放大功能。
 

3 结论

  通过理论分析以及HSPICE仿真和流片测试,在综合考虑各项性能指标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要求的2.4 GHz的低功耗高增益CMOS LNA,其中所有电感都采用Q值较低的片上螺旋电感。为获得较大的增益且抑制Miller效应,放大电路部分仍采用经典的共源一共栅级问匹配结构;在尽量减少引入噪声源方面实现了片上50 Ω的输入阻抗匹配;并实现了片上全集成。HSPICE仿真及流片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LNA有较高的功率增益、较大的反向隔离度和较低的功耗,满足了低功耗高增益的设计要求。随着最小线宽减至纳米量级及电感制作工艺的改进,0.18μm CMOS工艺可全部利用片上电感设计成单片全集成结构的LNA,因而电路结构简单,符合RF IC芯片的微型要求,所以论文的测试结果对于高增益、低功耗、全集成RF放大电路的设计,特别是对通信系统用数一模混合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芯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混频器相关文章:混频器原理
双控开关相关文章:双控开关原理


关键词: CMOS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