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高校动态 > 未成就业主流 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考验政府意识

未成就业主流 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考验政府意识

作者:时间:2008-02-27来源:人才市场报收藏

  随着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拉开序幕,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话题又热了起来。当前,大中城市就业岗位日趋饱和,农村和中西部基层却紧缺人才。因此,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最现实的选择,这一点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近年来,党和政府在积极推动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从国家层面看,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国家项目;从地方层面看,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当村干部、到农村创业也逐渐成为各级政府的常态。最近,教育部等10部门决定联合采取5项新举措力促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仍然把推动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目前到基层就业仍未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流。据最新统计,2007年到县(含)以下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有58万人,仅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6.6%,这显然不符合基层对人才的客观需求。

  应该讲,经过多年就业难的洗礼,当前的大多数大学生并不缺乏到基层就业的动力和热情。有一组数字可以佐证:在积极推进“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计划”等项目的河南省,截至今年9月1日,面向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已达16.69万人。显然,只要政府服务到位,措施得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并不犯难。

  其实,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不仅考验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同时也在考验政府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帮助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固然重要,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型同样重要。试想,如果政府自身高高在上、人浮于事,又如何能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发展空间?恐怕即使把人“忽悠”来了,也留不住。2007年,一些地方的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之所以推进不畅,更多地还要在政府自身找原因。

  2008年,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动,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作为一种趋势将更为明显,人数无疑将创下新高。希望对政府而言,这不仅是一种解决难题的压力,也是一种促进自身改革的动力。


关键词: 就业 毕业生 高校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