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高校动态 > 关注大学生就业:工作能力和实习经历最重要

关注大学生就业:工作能力和实习经历最重要

作者:时间:2008-02-27来源:科技日报收藏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继2003年6月和2005年6月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于2007年6月又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并在近日公布了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包括了东、中、西部地区15个省份的28所高校,其中“211”重点高校3所,一般本科院校15所,专科及高职院校10所,每所高校根据毕业生学科和学历层次按一定比例发放了500~1000份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6388份。在有效样本中,专科和高职毕业生占38.5%,本科毕业生占53.9%,硕士毕业生占6.6%,博士毕业生占1.0%;男、女毕业生比例分别为54.6%和45.4%。
 
  工作能力为就业最重筹码,能否体现价值最被看中

  毕业生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如何?毕业生认为工作能力、实习经历、学历、学校名气、学习成绩、户口、人际关系以及自身的形象气质等都是影响求职的重要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作能力和是否具有相关的实习经历,送礼买人情排在最后。问卷包含的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共有18种,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排序为:工作能力强、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学历层次高、应聘技巧好、形象气质好、热门专业、学校名气(地位)高、就业信息和机会多、亲戚的帮助、学习成绩好、老师的推荐、朋友的帮助、为学生干部、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好、拥有就业地户口、为党员、性别状况为男性、送礼买人情。

  与2005年相比,前三项排序没有变化,“学习成绩好”上升了三位,“应聘技巧好”上升了两位,“为党员”下降到倒数第三位,“性别状况为男性”下降到倒数第二位,“送礼买人情”仍旧排在最后。上述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更加规范,就业竞争力主要为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性别因素和送礼买人情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而在求职择业意向方面,毕业生们普遍重视的因素分别为:发展前景好、利于施展个人才干、福利待遇好、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经济收入高、工作稳定、工作单位的声誉好、对社会的贡献等。与2005年相比,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基本没有改变,仍把施展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看得最重。

  毕业落实率:专科高于本科,男生高于女生

  为更具体、准确地反映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问卷将毕业生被调查时的状况分为10类,即已确定单位、升学(国内)、出国(境)、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其他灵活就业、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其他。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40.4%,“升学”与“出国/出境”的比例合计为16.8%。如果将已确定单位、升学(国内)、出国、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其他灵活就业6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到了70.9%。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状况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状况越好:“待就业”指标反映的是想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比例,专科和高职为24.3%,本科为23.0%,硕士和博士分别为12.1%和10.1%。其次,虽然从“待就业”指标看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仍然最大,但是与本科毕业生只相差1.3个百分点;而从“落实率”看,专科毕业生优于本科毕业生,超出0.7个百分点。特别地,专科生在“已经确定单位”、“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其他灵活就业”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本科生,而本科生只是在“升学”和“出国/出境”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看,男性落实率略高于女性,男性比例为73.0%,女性为68.4%。女性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出国/出境的比例达到19.3%,比男性高出3.9个百分点。

  学历越高起薪越高,管理和技术职位收入居前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在本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统计结果显示,有一半的毕业生月起薪在1500元以上。50%%的毕业生月起薪在1000~2000元之间。2007年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1798元,比2005年的1588元增加了210元。

  调查显示,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专科生、本科生、硕士、博士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1410元、1788元、3469元和3265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77元、239元、795元、335元。调查也显示出男性的月起薪高于女性,男性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1871元,女性为1696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240元和189元。

  在单位工作性质方面,科研单位、三资企业和国家机关的平均月起薪较高,分别为2411元、2346元和2249元;高等教育单位、部队、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居中,分别为2231元、1908元、1724元和1536元;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企业最低,分别为1448元、1201元和1162元。

  从工作类型看,行政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别为2128元、1998元和1959元;技术辅助工作、服务工作和一线农业从业人员居中,分别为1537元、1440元和1300元;最低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收入只有1165元。

  私营企业“集结”毕业生最多,一线工作开始受青睐

  根据已经确定就业单位者的回答,2007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为: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45.2%,在地级市的占35.0%,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4.1%,在乡镇的占4.4%,在农村的占1.4%。与2005年相比,在大中城市工作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略有回升。

  按工作单位性质分,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分别占34.2%、23.5%和12.7%;科研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分别占1.1%、3.8%、1.6%、5.3%和1.9%。与2005年相比,各类企业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达到72.1%。特别是私营企业一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07年所占比例比2005年增加了17.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学校和科研单位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分别减少了13.9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国家机关所占的比例略有增加,上升了3.5个百分点。

  按工作类型划分,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如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等)依然一枝独秀,占34.3%;其次是技术辅助工作(如技术员、护士、秘书、出纳等)占20.8%;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行政管理工作)占17.7%;各类企业管理工作(如经理、部门经理等)占8.6%;服务工作(如保安、餐饮服务、销售服务、市场营销等)占11.4%;一线工业和农业生产工作的分别占5.0%和0.1%;其他占1.9%。

  与2005年相比,各类专业技术工作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减少了10.9个百分点;企业管理工作所占的比例略有下降,减少了1.9个百分点;而技术辅助工作、行政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一线生产工人所占的比例均有所上升,分别增加了3.5个百分点、2.9个百分点、4.9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趋向多样化,有更多的毕业生愿意从事服务工作和一线生产工作。

  来自学校、亲朋好友及网络的就业信息成为主渠道

  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并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调查发现,43.%的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求职信息来源于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其他择业渠道被选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12.6%;网络招聘信息12.5%;在人才洽谈会获得的信息10.1%;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10.0%;从企业得到的书面招聘广告5.6%;专门性的人才招聘信息刊物3.4%;实习单位提供的信息3.3%;新闻媒介的零散招聘广告2.8%;从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信息1.4%。

  与2005年相比,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以及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重要性显著增加,网络招聘信息的比例也显著上升。而在人才洽谈会获得的信息、从企业得到的书面招聘广告、专门性的人才招聘信息刊物、新闻媒介的零散招聘广告、从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信息等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可见,学校、亲朋好友、网络成为毕业生求职信息的最主要来源。

  从毕业生对从学校获得的就业信息的帮助程度看,有11.0%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信息帮助非常大,有32.0%的毕业生认为帮助比较大,有10.7%的毕业生认为帮助小,有7.1%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小。统计显示,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已经获得超过40%的毕业生的积极肯定,说明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

  花费大未必求职成功率高,半数以上对所找工作满意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递交过求职简历的单位数平均为9.0个,接受过面试的单位数平均为4.3个,曾表示愿意接收的单位数平均为2.3个。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并没有显著相关性,“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平均求职单位数为9.0个,参加面试的单位数为4.3个,获得接受的单位数为2.5个。统计数据也显示出“待就业”者仍然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

  2007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1132元。其中,求职简历的制作93元;交通费290元;招聘会门票76元;通讯费154元;人情、礼品费333元;购置服装费316元;其他相关费用245元。“已确定单位”者在总求职费用和分项费用上支出均低于“待就业”者,说明求职结果与求职经费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求职过程中过分地增加支出并不会显著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12.0%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41.1%的毕业生感到满意;40.1%的毕业生感到一般;6.0%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只有0.9%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与2005年相比,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的比例由2005年的37.4%上升到2007年的53.3%,而对找到的工作感到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比例则由2005年的12.6%下降到2007年的6.9%。

  ■新闻链接

  专家预测指出,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将对今年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专家表示,首先,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放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相关出口企业可能将降低今年的招聘需求。第二,国家从今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将控制国内的固定生产投资,企业在扩大规模时将更加谨慎,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招聘需求。第三,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用工成本增高,有专家认为,这将使他们由原来的重学历改为重能力,这也将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高校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