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设计应用 > 基于SOPC的视频编解码IP核的设计

基于SOPC的视频编解码IP核的设计

——
作者:白宗元 胡宝霞时间:2007-10-11来源:EEPW收藏

摘  要:本论文介绍视中的设计,用Verliog 实现其各个功能子模块,全部调试仿真通过合并成一个模块,实现了视频信号的采集,分配,存储以及色度空间的转换。整个模块都通过仿真实现与验证,很好的达到了系统的要求。

关键字;视  

引言


基于Nios II软核的是Altera公司提出的片上可编程系统解决方案,它将CPU、存储器、I/O接口、DSP模块以及锁相环的系统设计所必需的模块集成到一块FPGA上,构成一个可编程的片上系统,使设计的电路在其规模、可靠性、体积、功耗、功能、上市周期、开发周期、产品维护以及硬件升级等多方面实现最优化[1]。

目前在Altera SOPC Builder下集成了包括UART、SPI、Ethernet、SDRAM、Flash、DMA 等控制器的。此外,用户也可以根据系统的需要自己设计或者购买第三方厂商的IP核,通过Avalon总线像搭积木一样方便地将其捆绑在系统上。IP 核是经过功能验证的知识产权核,使用IP 核有以下优势:(1)提高设计性能;(2)降低产品开发成本;(3)缩短设计周期;(4)设计灵活性强;(5)仿真方便;(6) OpenCore Plus 支持无风险应用。

当然本论文所说的IP 核功能没有那么丰富,实际上就是一个功能验证正确的用户逻辑,和商业应用的IP 核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硬件描述语言描述了视频信号的采集,分配,存储以及色度空间的转换等逻辑,并且验证了功能的正确性。

1.视Camera_show原理

嵌入式摄像控制系统除了必要的电源电路以外,还要包括存储电路、通信电路和下载电路等,所有的设备均与Avalon总线连接,这里主要介绍用户逻辑接口Camera_show,它完成了模拟视频数据转化成数字视频数据并在VGA上显示的功能,主要包括模拟视频信号的采集、分配(串并转换电路完成)、存储(存储控制逻辑和片上RAM完成)和色度空间转换。具体的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用户逻辑Camera_show的原理框图

2.IP 核Camera_Show设计

IP 核主要完成的功能包含视频信号的采集、分配、存储以及色度空间的转换。模拟视频信号经过ADV7181B 后变成了符合ITU-R656 的YUV 数字信号,但是要对YUV 信号进行处理必须将这三路信号分开并行处理,所以需要采集分配这三路信号,这是2.1 的IP核需要实现的功能;由于模拟视频信号是隔行扫描的,但是CRT 显示器是逐行扫描,如果不加处理那么必然会导致行错开,所以需要将数据进行存储,通过控制实现隔行变逐行,这是2.2 的IP 核需要实现的功能;最后经过处理的YUV 三路数字信号,需要完成色度空间的转换变成RGB 信号,这是2.3 的IP 核需要实现的功能。

2.1 YUV 信号的采集、分配[2]

在嵌入式摄像控制系统中,ADV7181主要承担着模拟摄像头的视频数据进行解码的任务,将CVBS的等模拟信号转化成ITU-R656标准的YUV信号。图2给出了ADV7181的功能框图。


 
图2  ADV7181功能框图

由图可以看到,对于输入的CVBS 等模拟信号经过ADV7181B芯片转换后输出YUV 信号,行同步信号HS, 帧同步信号VS。这些就是需要的数字视频信号,也就解决了数字视频源的问题。图2 给出了YUV 信号的组成排列方式,“FF,00,00”作为AV 信号的开始,所以需要构造一个检测电路。注意到SAV 和EAV 均是FF , 00 , 00 开头但是XY 的值不一样。根据芯片资料,XY[4]表示的是V ,即有用信号与空白信号的分界点,如果V=0则表示的是SAV,否则是EAV 。XY[6]是场信号的区分标志。0 是奇场,1 是偶场。

模拟信号的一行是1716 个CLOCK ,有用信号是1440 个CLOCK ,在信号采集和分配的过程中,仅需对有用信号进行采集,所以利用检测到SAV 作为一个标志,启动信号的分配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YUV 信号在模拟信号中是交织着的,所以需要一个信号选择电路。YUV 一共是三路信号,设计一个计数器进行选择,计数是O和2时,是UV信号,计数是1 和3 时是Y 信号,完成的实际上是串行信号转并行信号的过程。以上过程可以用图3的原理框图来表示。


                         
                   图3  YUV信号的采集、分配原理图

在硬件描述语言中,完成上述过程还是比较简单的。例如检测电路,只要描述一个移位寄存器就可以了,具体代码如下:
wire Y_check=((R3==8'hff)&&(R2==8'h00)&&(R1==8'h00))?1:0;
always@(posedge CLOCK)
begin
    RR1=TD_D; RR2=Rl; RR3=R2;
  end
always@(negedge CLOCK)
begin
    Rl=RR1; R2=RR2; R3=RR3;
  end

其中的wire 变量Y_check 就是当检测到FF,00,00的时候就为1的标志。根据上文所述,区分SAV 和EAV 是根据XY[4]来决定,区分奇偶场是根据XY[7]来区分,所以只有随后的信号是SAV 的时候,信号分配电路才有效,所以需要描述一段逻辑来判断,代码如下:
reg START,Field;
always@(posedge CLOCK)begin
  if(Y_check==1)
    begin
     START=~TD_D[4];
     Field=TD_D[6];
    end
  end

START信号就是开始信号采集、分配的标志,只有当TD_D=0 也就是START= 1时信号分配电路才会工作。串转并电路代码如下:
reg [1:0] COUNTER;
always@(posedge CLOCK)begin
  if (!START)
     COUNTER=0;
  else COUNTER = COUNTER + 1;
  end
reg YPix_clock;
always@(posedge CLOCK) begin
   case(COUNTER)
    0 : begin Cbb=TD_D;YPix_clock=0;end
    1 : begin YY =TD_D;CCr =Crr;CCb=Cbb;YPix_clock=1;end
    2 : begin Crr=TD_D;YPix_clock=0;end
    3 : begin YY=TD_D;CCr=Crr;CCb=Cbb;YPix_clock=1;end
   endcase
  end

以上代码完成了图3的功能,输入的信号名为TD_D,输出的三路信号是Cbb , YY , Crr。注意到还有个YPix_clock,实际上是27M 的2 分频,这个时钟非常有用,在下面将详细阐述。 {{分页}}

2.2 YUV 信号的存储

要将视频信号隔行变逐行,有2 种解决方法:

第1种:将一帧的数据存储下来,根据奇偶场的不同(区分可以根据XY[7]),在写周期的时候,因为奇场的行之间有偶场的信号,所以写数据的时候需要跳地址写,根据行同步信号(或者SAV也可以)来区分行,换行的时候地址要加额外的720(用来存放夹杂在奇场信号中的偶场信号),直到出现偶场信号(也就是XY[6]=1)地址切换为初始基地址加720,其余的同奇行的处理方法,具体的地址分配表参照图4。


  
                       图 4   地址分配表 

在读周期只需要按照顺序读出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写时钟是13.5M,读时钟是27M,而且对于Y、U、V信号要进行分别存储。

第2种:将一行的数据存储下来,因为1716 个时钟周期刚好等于VGA 两行的时间,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将7加个有效视频信号读取2遍,以奇行的信号去取代偶行的信号,达到隔行变逐行的目的。在实现上只要是两个RAM块进行乒乓操作就可以了,具体在后文阐述。

比较两种实现方法,方法1的优点在于图像没有失真,即奇偶行信号依旧相间在一起,方法2 却不能做到这一点,而且方法1 也可以通过乒乓方式提高运行的速度,但是由于读写时钟的不同步,每个存储空间应当读2遍。方法2也是读2遍,但是是每行读2遍,方法1是一帧数据读2遍。

方法1的缺点在于存储的数据量太大。一帧数据仅Y分量就是8bit*720*525 =3024000bit = 378KB,这个数据是不适合在SRAM中操作的,需要使用SDRAM,而操作SDRAM 是比较复杂的,所以一般考虑使用方法2,因为它需要很小的空间,而且可以利用FPGA的片内资源就可以实现。当图像数据传输很快的时候,人眼基本上是分不清奇偶场信号的,所以方法2是可行的。在讲方法2之前,需要了解在流水线操作中经常使用的乒乓操作,这是可编程逻辑常用的设计思想和技巧。乒乓操作常常应用于数据流控制,典型的乒乓操作如图5所示[3][4]。


 
图5 乒乓操作示意图

乒乓操作的处理流程描述如下:输入数据流通过“输入数据流选择单元”,等时地将数据流分配到两个数据缓冲模块。数据缓冲模块可以是任何存储模块,比较常用的存储单元是双口RAM ( DPRAM ),单口RAM ( SPRAM)和FIFO等。在第一个缓冲周期,将输入的数据流缓存到“数据缓冲模块1”。在第2个缓冲周期,通过“输入数据流选择单元”的切换,将输入的数据流缓存到“数据缓冲模块2”,与此同时,将“数据缓冲模块1”缓存的第1个周期的数据通过“输出数据流选择单元”的选择,送到“数据流运算处理模块”被运算处理。在第3 个缓冲周期,通过“输入数据流选择单元”的再次切换,将输入的数据流缓存到“数据缓冲模块1”,与此同时,将“数据缓冲模块2”缓存的第2个周期的数据通过“输出数据流选择单元”的选择,送到“数据流运算处理模块”被运算处理。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乒乓操作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输入数据流选择单元”和“输出数据流选择单元”按节拍、相互配合的切换,将经过缓冲的数据流没有时间停顿地送到“数据流运算处理模块”,被运算和处理。把乒乓看成一个整体,站在这个模块的两端看数据,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都是连续不断的,没有任何停顿,因此非常适合对数据流进行流水线式处理。所以乒乓方式常常应用于流水线式算法,完成数据的无缝缓冲与处理。

在FPGA里面,使用乒乓操作是面积与速度互换原则的一个体现。

方法2 可以这样实现:在FPGA内部使用Megacore,构造一个双口的RAM, 双口RAM 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硬件描述语言定义如下:

RAM2 u (.data_a (iDATA [7:0]) ,
.wren_a (I_a ) ,
.address_a(COUNTER_a [9 : 0] ) ,
.clock_a ( CLOCK_ a) ,
.q_a(DATA_a [ 7 : 0 ] ) ,
.data_b(iDATA[7:0]),
.wren_b (I_b),
.address_b(COUNTER_b[9:0]) ,
.clock_b(CLOCK_b) ,
.q_b(DATA_b[7:0]) ) ;

使用的信号包括:数据信号data_a, dat_b;读写有效信号wren_a, wren_b;地址信号address_a, address_b;时钟信号clock_a,clock_b;输出数据信号q_a,q_b。可以看到所有的信号都是成对出现的,就是为了进行乒乓方式的数据传输。分成了两个RAM区域,A 和B,相当于前面讲乒乓方式里的数据缓冲模块1 和2。两个RAM 块是交替着读写(由I_a和I_b决定),输出数据流也是由I 决定。刚说到写时钟是13.5M,读时钟是27M,所以clock_a 和clock_b必须是读写时钟切换着输入,而且地址的计数也不一样,写周期时候地址增加的时钟是13.5M,读周期地址增加的时钟是27M。所以每行的数据读了两遍,相当于隔行变逐行。图6是在Quartus II下RAM的乒乓操作功能仿真图:



 
             图6 RAM的乒乓操作仿真图 {{分页}}
RAM块进行乒乓方式操作信号的分配表如下: 



最后输出的DATA信号进入下一级单元,即YUV到RGB的转换。

2.3 颜色-空间转换部分设计[5]

为什么要有这个转换呢?因为不论是电视机还是CRT显示器,都是使用RGB三基色合成的方法来显示颜色。用RGB三基色来表示彩色的确很直观,但是如果把这种方法用作图像传输则绝不是一个好方法。主要是因为:
(1)    与黑白图像不兼容;
(2)    占用太多带宽;
(3)    抗干扰能力差。

本系统图像传感器输出YCbCr信号,需要进行到RGB信号的转换,用于CRT显示。YCbCr 到RGB按照下面公式进行转换:
R = 1.164 ( Y-16 ) + 1.596 ( Cr-128 );
G = 1.164 ( Y-16 )- 0.813 ( Cr-128 ) - 0.392(Cb-128);
B = 1.164 ( Y-16 ) + 2.017 ( Cb-128 );

观察上面公式可以发现,转换均需要乘加运算,并且式子中用到了小数,所以必须要对系数进行放大。经过合理转化,公式如下:
R  =  (1/256) * ( 298*Y + 409*Cr - 57065 );
G  =  (1/256) * ( 298*Y - 100*Cb - 208*Cr + 34718 );
B  =  (1/256) * ( 298*Y + 516*Cb - 70861 );

 编写代码,实现YUV到RGB的转化。其中共包括3个模块跟1个仿真激励。在模块const_mult中,主要实现乘法运算,主要代码如下:
module const_mult (Clock, ClockEnable, Reset, Color, Color_Out);
  parameter IN_SIZE   =  8;
  parameter OUT_SIZE  = 16;  // output size width (integer)
  parameter CST_MULT  = 66;  // constant multiplicand (integer)
 ........
always @(posedge Clock or posedge Reset)
    begin : COLOR_KCM
     if (Reset)
      Color_Out <= 0; 
     else if (ClockEnable)
      Color_Out <= CST_MULT * Color; 
   end
endmodule

模块csc.v中,调用const_mult模块,通过参数传递改变参数IN_SIZE, OUT_SIZE, CST_MULT的值,然后实现加法运算。

以R  =  (1/256) * ( 298*Y + 409*Cr - 57065 )为例,主要代码如下:
const_mult #(8, 18, 298)   R_KCM_Y(.Clock(Clock),                         .ClockEnable(ClockEnable), .Reset(Reset), .Color(Y),.Color_Out(R_Y_KCM)); 
const_mult #(8, 18, 0  )   R_KCM_Cb(.Clock(Clock),                             .ClockEnable(ClockEnable), .Reset(Reset), .Color(Cb),.Color_Out(R_Cb_KCM)); 
const_mult #(8, 18, 409)   R_KCM_Cr(.Clock(Clock),                             .ClockEnable(ClockEnable), .Reset(Reset), .Color(Cr),.Color_Out(R_Cr_KCM)); 
// Adder for (Cr + constant)
  always @(posedge Clock or posedge Reset)
  begin : R_Cr_C_Adder
    if (Reset)
      R_Cr_C <= 0; 
    else if (ClockEnable)
      R_Cr_C <= R_Cr_KCM - 57065; 
  end 
// Adder for (Y + Cb)
  always @(posedge Clock or posedge Reset)
  begin : R_Y_Cb_Adder
    if (Reset)
      R_Y_Cb <= 0; 
    else if (ClockEnable)
      R_Y_Cb <= R_Y_KCM + R_Cb_KCM; 
  end 
// Adder for R => Y + Cb + constant
  always @(posedge Clock or posedge Reset)
  begin : R_Adder
    if (Reset)
      R_full <= 0;
    else if (ClockEnable)
      R_full <= R_Y_Cb + R_Cr_C; 
  End
用以实现G、B的代码与上面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代码实现R_full*1/256功能。
always @(R_full or G_full or B_full)
  begin
    if(R_full[17])    R = 0;
    else if(R_full[16]) R = 255;
    else  R = R_full [15:8]; 
    ……
  end

主模块yuv2rgb实现子模块的调用,用Modelsim进行了仿真。仿真波形如图7所示:

 

  
                      图7   YUV到RGB的转化仿真图

3.结论

本文设计了基于SOPC的控制器IP核,根据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将IP核进行层次功能划分,并对IP核的仿真验证,实现了视频信号的采集,分配,存储以及色度空间的转换。本IP核具有很好的移植性,可以方便的应用到以Nios II为核心的各种需要视频编解码控制器功能的嵌入式中。

参考文献
[1] 徐光辉,程东旭,黄如.基于FPGA的嵌入式开发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Iain E.G.Richardson.视频编解码器设计.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3] 吴继华,王诚.Altera FPGA/CPLD设计(高级篇).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9~22.
[4] 夏宇闻. 数字系统设计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5] Uwe Meyer-Bases.数字信号处理的FPGA实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3~145.

模拟信号相关文章:什么是模拟信号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