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物联网与传感器 > 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选择必须要有市场意识

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选择必须要有市场意识

——
作者:时间:2007-04-02来源:收藏

眼下正是高校的高峰期和黄金时段,有些用人单位已经完成了筛选、面试等招聘活动,一部分学生已落实了就业岗位,但仍有不少生依然处在悬而未决的焦灼等待状态。如何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要有市场意识

      对于大学生而言,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日趋增大是一个不得不直面的现实,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缺口也相当巨大。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清晰准确地进行自己的职业定位,及时迎合市场的需求发展自己相应的能力,摆脱现有的尴尬处境是每个大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来解决的问题。

  就业新形势 你准备好了吗

  大学生就业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发生的深刻变化,不仅对高校、用人单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他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和新要求,而且,对生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就业市场,政府和高校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职能,适时地调整和转变职能;大学生在专业知识之外,更要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制于很多因素,国家和社会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学校的品牌和特色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专业也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毕业生个人的就业和职业能力,能否找到就业岗位,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都落实在毕业生个人身上。

  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形成就业的市场意识,他们认识到相对前些年的计划体制而言,“大学生”已经不再是足以安身立命的金字招牌,一个人能否获得良好的待遇和就业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素质及其与市场的契合程度,而相对清闲的大学生活很容易使人们丧失激情,被惰性包围,找准自己的方向并且进行积极的努力,必须及时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是,就业市场化在2000年左右才逐渐被人们认识、接受,总体而言,面对就业市场化对大学生的新要求,大学生显然普遍缺乏应有的足够清醒的认识。

  大学生对就业市场化缺乏准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职业准备,职业意识、职业能力比较欠缺,这与我们重知识积累、忽视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有关,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有关;二是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主动的意识,等、靠、要的思想意识还比较严重。可以说,高校和大学生并没有及时地意识到就业市场化对自己的影响,并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调整,这些将是长期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重大问题。

  就业期望值 应该如何调整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也日趋明朗。以前在全国范围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三分天下”格局,1/3机关事业单位,1/3国企,1/3民营。2005年大学生到机关单位就业比率为1.4%,事业单位12.5%,国企7.9%,民营三资22.3%,可以看出,机关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的数量日渐减少。

  从另一方面讲,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大、涉及面广、发展迅猛,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经营范围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和领域,它们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占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它们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成为接纳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在2004年,中小企业成为人才需求的亮点。就业市场的变化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流向。

  从就业层次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学生就业层次不断下降。硕士毕业生在2003年到中学当老师,还属罕见;2004年硕士到中学任教已经普遍;2005年、2006年博士、博士后到中学任教也很正常;2007年硕士毕业生开始到小学工作。

  从就业地域看,大城市职位容量日渐缩小,大学毕业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就业层次先开始下移,接着慢慢开始向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转移,最终使我国的人才布局趋于平衡。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去向与过去“天之骄子”时代有较大的差别。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多数人都以金榜题名,进入大学为自己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自己是一名大学生而骄傲,而今曾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就业窘境。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仍然很高,与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定位产生很大的反差。就业市场的目标定位和择业心态的脱离实际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不少同学由于没有充分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目标定位而错失就业机会。

 



关键词: 毕业 求职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