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麒麟、力逼骁龙:终端换“芯”?

麒麟、力逼骁龙:终端换“芯”?

作者:时间:2015-11-17来源:通信产业网收藏
编者按:多年以来,国内芯片厂商都在扮演领军型企业身后的跟随者角色;可如今,传统的角色分配正在改变。

  近日,高通正式发布了旗舰处理器Snapdragon820。算上年中和年末分别发布Exynos7420与Exynos8890芯片的三星,芯片市场的领军企业已将移动平台的性能标准提升至14/16nm级别,背后的一系列参数,更昭示着二者收复失地的雄心;相比之下,国内芯片厂商已经不再甘于浅层次的模仿与跟随。他们并未沿袭先行者的产品路径,而是按照各自的节奏实现技术升级。“虽然以目前的产品和技术储备,国内厂商仍然不具备全面对抗国际企业的实力,但在某些方面,他们更愿意跟随市场的诉求。”Gartner半导体研究总监盛陵海表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2919.htm



  逃离20nm噩梦

  “国内厂商的快速崛起,是从市场进入20nm时代开始的。”联发科技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韦忠表示。

  2014年下半年,三星、苹果、联发科与高通先后推出Exynos5430、A8、曦力X20与Snapdragon810三大使用20nm工艺的移动平台,宣告手机市场正式进入全新的制程时代。理论上,全新的工艺技术将进一步优化SoC的表现,更好地平衡性能与功耗,这也是三大厂商快速布局20nm技术的直接原因。

  不过事与愿违。华为Fellow艾伟向记者表示,经过精确测量,数据显示20nm平台晶体管密度为28nm产品的1.9倍,相同性能的功耗仅有后者的75%。然而在单位面积功耗上,20nmSoC1.425倍于28nm平台。这也正是810的发热问题一直被厂商诟病,其他使用20nm工艺的平台也没有得到用户理想反馈的原因。“如果不是iPhone6的帮助,20nm流水线有可能成为台积电最为短命的产品线。”盛陵海表示。

  正因为认识到20nm工艺的缺陷,厂商们更改了之前发布平台的节奏——搭载14nmExynos7420平台的三星GalaxyNote5与GalaxyS6Edge+刚刚上市,Exynos8890就在其官网正式发布;华为更是选择跨越20nm制程工艺,联合台积电直接推进16nm芯片950的研发工作,11月底,搭载该平台的华为Mate8即将正式发布;在Snapdragon820发布会上,高通CEOStevenMollenkopf就迫不及待地表示,确定采用该方案的产品已超过60款。

  之前接受采访时,展讯首席执行官李力游也表示,该公司也将放弃ARM架构,由Intel代工生产14nm工艺的移动平台,进一步降低新技术的使用门槛。由此可见,大家都在用最快的速度,摆脱20nm工艺制造的技术阴影,尽快拥抱全新的技术。“2016年上半年,手机产品将全面进入14/16nm工艺时代。”韦忠补充说。

  “换班”

  此时,有三个细节值得玩味。

  首先,采用TSMC16nmFinFETPlus技术之后,950加快了研发的节奏,代表国内芯片商的华为,少见地成为业界首款商用该平台的SoC;其次,敢于放弃跟随战略,自主选择平台演进路线战略,这样的行为在国内也凤毛麟角;最后,更多的国内芯片厂商在进度上已经不再落后于三星与高通,这样群雄并起的局面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

  盛陵海表示,制程出现先天性的技术隐患并不奇怪。早在90nm和45nm时代,性能与发热之间就曾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过当时,主动跳进“高性能+高发热”的陷阱,最后用技术升级弥补损失的企业,还是以国际企业为主。如今,国内企业能够发现问题,而且敢于选择与国际厂商相左的演进路径,这还是首次。


  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基带平台上。以Snapdragon820为例,该平台内置的调制解调器X12LTE支持上行双载波聚合及下行三载波聚合。然而目前,国内尚未覆盖与之相匹配的网络,于是国内厂商从实际出发,配置标准基本维持在双载波40MHz频宽载波聚合的水平。“华为已推出业界首款支持Cat.12/Cat13(UL)网络的基带芯片Balong750,不过我们更愿意将成熟可用的技术配置到平台上。”艾伟表示。

  虽然联芯科技和展讯在技术上未赶超华为,但这两家企业已经不再急于追赶先行者,而是坚持挖掘中低端市场的机会。如今,搭载联芯科技SDR1860芯片的红米2A累计销量已突破1000万部,展讯也凭借3G芯片市场的出货量,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芯片平台供应商。

  即使是在性能上,国内芯片也已不输国际厂商。据了解,950采用4×A72+4×A53big.LITTLE架构,以及新一代MaliT880GPU,帮助其内核性能和能效比提升11%和30%,功耗降低了20%。提高性能后,麒麟950得以首次商用自主研发的ISP技术,支持14bit双ISP,吞吐率性能提升4倍达到960MPixel/s;在线双13MPixelSensor,帮助产品采集更为丰富的图片信息。众多标准与国际厂商持平,部分甚至实现反超。“之前,国际企业掌控着市场动向,如今,国内企业迎来了‘换班’的好机会。”韦忠表示。

  最后的赢家?

  目前,14/16nm时代刚刚起步,以目前的信息判断性能派与实用派之间的输赢还为时尚早。不过从手机厂商的态度来看,他们更青睐于后者的价值。

  某主流手机厂商代表表示,在进度上,仍然习惯浏览图文信息的用户是跟不上目前运营商建网速度的,而智能终端产品的发展更是超越了国内网络发展的进度,因此落后的用户与性能过剩终端之间难以有效对接,这对技术型企业而言并非好消息。

  从成本环节出发,在运营商还在推广4G和4G+网络时,终端侧过早实现支持Cat.6以上网络标准会产生资源浪费,这些压力都会落到用户肩上。“从Snapdragon820的配置来看,该平台的价格应该在60美元以上,搭载该平台的手机也将在2000元以上。然而多支付的这些成本能否转化为理想的操作体验,现在还很难讲。”韦忠表示。

  与此同时,用户对产品参数的敏感度正在快速降低。某手机渠道商向记者表示,两年之前,用户购买手机时,最关心的数据是处理器的主频与摄像头的像素;然而现在,用户更愿意通过试玩游戏与拍摄照片,判别手机运行的稳定性,鉴定拍摄效果的优劣,参照说明书购买产品的用户越来越少。“用户更愿意用体验选择产品,而非冰冷的参数。”该人士补充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麒麟 骁龙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