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EDA/PCB > 业界动态 > 两岸新常态:竞争或合作?

两岸新常态:竞争或合作?

作者:时间:2014-10-30来源: 经济日报收藏
编者按: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一直微妙。在电子行业,台湾虽处于先发态势,但是大陆有后来者居上的综合实力,引起台湾业内的广泛忧虑与思考。

  两岸关系近来已进入盘整阶段。除了政治面因马习会破局、习近平重提“一国两制”、香港占中事件、台谍吸收陆生事件等因素而产生波折外,在经济面也出现令人担忧的状况。尤其是中国大陆经济增长减速已成常态,习李坚定推动深化改革路线,全力追求升级版的大陆经济,从而导致两岸经贸关系的质变。于是,双方“竞争态势”已逐渐凌驾“互利双赢”关系,并有常态化趋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4666.htm

  今年九月中旬本报发布两岸关系定期调查报告,亦显示愈来愈多民众对两岸经贸由“互利”转趋“竞争”的忧虑。鉴于两岸经贸及和平红利是两岸关系的基石,面对两岸经济新常态,如何因应此一变化,建立可长可久的新经济合作架构,可说是当前最迫切的两岸课题。

  自二○一一年下半年开始,大陆经济从逾九%的高速增长转为低于八%的中速增长。据中国社科院预测,今年大陆经济增长率降为七·三%左右,明年将再降至七%左右。大陆经济持续减速,在内部引发应否“稳增长”的争议,但习李表现出推动改革不回头的意志力,今年五月后习近平几次谈话皆提及“新常态”,意在提醒内部须以平常心面对经济下调,致力改变经济模式,追求讲质量及创新的经济增长。换句话说,未来几年北京将以时间换取空间,牺牲经济增长,来打造大陆经济“升级版”。此一“新常态”,可说是未来两岸经贸走向的关键影响因素。

  升级版的大陆经济,对台湾一方面是机会,但挑战也纷至沓来。事实上,近几年大陆产业的快速转型,对台湾已构成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大陆逾十三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推动经济转型及深化市场改革,其衍生对资金、技术及人才的强大磁吸效应,导致台湾投资机会、核心技术及专业和经理人才大量流向大陆,从而严重削弱台湾本身经济转型升级的动能。

  大陆产业部门在北京的强力支持下,和台商抢钱、抢人、抢技术、抢市场。台湾两大出口产业资通讯(ICT)及石化业已感受到大陆业者的强大威胁。这两年大陆ICT业增长速度惊人,尤其大陆品牌席卷中低价位市场,已严重威胁台商的生存发展。最近大陆国务院更倾国家之力支持半导体产业,至少将砸下六千亿元人民币扶植晶圆代工、半导体设计等产业,目标显然针对台湾两大龙头台积电及联发科而来。如果台湾ICT业不能奋起转型升级,专家估计,五年内将出现品牌及代工“双输危机”。

  大陆石化业对台湾亦节节进逼,大陆煤化工技术进展及石化业产能不断扩充,严重压缩台湾业者生存空间。据媒体报导,自二○一一到二○一三年,台湾最重要出口化纤原料纯对苯二甲酸(PTA)出口额从新台币一○八一亿元剧降至一五九亿元,减幅高达八成。国内业者投资亦弃台湾而就大陆,如泛中油体系业者投资大陆福建古雷轻油裂解厂,就是警讯。台湾各行各业和大陆业者在两岸和国际市场竞争有增无减,有杂志以“大陆威胁,全面来袭”形容,并非危言耸听。

  面对两岸经济由互利转趋竞争的新常态,更加凸显两岸制度化合作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所谓制度化合作,不应仅限于ECFA、两岸服贸及货贸等以市场开放为主的合作架构,而且应积极针对两岸市场体制及政府角色的差异性,建构出一套避免恶性竞争及因政府过度介入致造成市场扭曲的协调机制,让两岸合作能够真正体现互利双赢。

  在总体资源及人员移动方面,双方亦应立基于“一中屋顶”下两个不同地区的观念和架构,透过政策和法规的协调,促进双向平衡流动,降低大陆经济磁吸效应对台湾的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在大陆经济升级版和台湾经济转骨蓝图之间,两者须找到可以互利双赢的合作空间,包括在两岸及区域间的合作,透过双方产官学集体努力,拟定具体合作目标、项目及路线图,让长期合作能够有序开展。如果能朝此一大方向全力以赴,两岸必能化竞争为合作,让“台湾梦”和“中国梦”可以相容而不互斥,则目前陷于僵局的两岸协议或可迎刃而解,两岸关系亦得以有继续推进的新动能。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