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业界动态 > 宁德时代、阿里、大众汽车涌入充电桩行业,“新基建”下的千亿蓝海有多香

宁德时代、阿里、大众汽车涌入充电桩行业,“新基建”下的千亿蓝海有多香

作者:晨哨网时间:2020-04-27来源:腾讯科技收藏

被纳入版块后的短短一个多月内,已有三家巨头完成跨行布局。风口之下,行业会是新的投资机会吗?巨头们又是如何考虑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4/412468.htm

1587957881162475.png

资本市场的嗅觉,一直都是敏锐的。

近日,集团零部件公司与上海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国内生产灵活储能快充桩。这已经是最近一个多月内第三家入局行业的巨头了,另外两家是系的蚂蚁金服与锂电霸主

不禁让人联想起3月初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被提上了经济发展议程,而充电桩正是七大板块之一。如此背景下,巨头们扎堆挤进充电桩领域,是冲着政策红利还是另有盘算?风口之下,充电桩会成为新的投资机会吗?

01

&&大众各自的思量

的能源野心

3月6日,宁德时代与福建百城新能源合资成立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科技、电池科技、停车场(库)经营、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等。

宁德时代成立新合资公司并入局充电桩行业,距离充电桩刚被国家纳入仅隔2天,因此被认为其有意抢占政策补贴的风口。但宁德时代方面对此予以否认,并表示新公司的成立筹划已久。

翻看过往的布局,其实宁德时代入局充电桩的想法,早有端倪,背后甚至有更宏大的计划。

2019年1月,宁德时代与星云股份等合资成立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注资资本1亿元,宁德时代出资比例为20%。该合资公司的经营业务涵盖风光储充测一体化智能电站、家庭智能后备电源系统、基站智能后备电源系统、变电站储能系统、岸基电源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以及电动车智能充电站在内的各项业务。

2019年4月,宁德时代就与科士达作合资设立宁德时代科士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开发、生产及销售储能系统PCS、特殊储能PACK、充电桩及“光储充”一体化相关产品,宁德时代持有该合资公司51%的股权。

此外,宁德时代与国网综能(国家电网的全资子公司)在新疆合资成立的储能公司国网时代日前也已获得核准,主营业务为储能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至此,宁德时代围绕“电池 —储能—充电一体化”搭建的能源帝国已初具雏形。充电桩是能源交易的入口,往上是电力能源,往下是动力电池与电动汽车。宁德时代与国网综能、福建百城新能源、星云股份合资,透过充电桩深入储能,扩大自身的电池业务,完成了整条能源链的布局。

的智慧出行生态圈

3月31日,蚂蚁金服全资子公司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入股简单充(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以33.33%的持股比例成为简单充第二大股东。

上海云鑫是蚂蚁金服旗下负责投资业务的平台,截止目前已投资 103 家公司,此前在充电桩领域并无投资案例,即使将观察对象放宽到整个阿里系,也尚属首次。

此次参股的简单充成立于 2019 年,业务范围不仅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成套设备研发、销售;充电桩安装、租赁,也包括信息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软件技术开发。该公司聚焦于停车场场景,是国内率先致力于整合停车系统与充电系统资源的充电运营商。

结合过往投资案例来看,阿里在出行领域的投资版图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智能系统、软件服务,如今将触角延伸到下游的充电桩领域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阿里先后参与了小鹏汽车A+轮与B轮融资。

2019年11月29日,阿里斥资1000万成立汽车智能操作系统公司“斑马智行”。

2020年3月31日,阿里旗下高德地图推出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解决方案,并正式上线充电地图。

而阿里巴巴,一个以电商起家的互联网巨头,为何对出行有如此深刻的执念呢?从2014年的打车补贴大战,到2017年新能源汽车的“群雄逐鹿”,再到2018年共享单车的“百家争鸣”,每一轮出行方式变革的战场上都有阿里的身影。

这背后不仅仅是因为高频的出行是阿里核心业务支付宝的应用场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出行更像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极,在这个第三极上很可能诞生市值超过腾讯与阿里的公司(滴滴的最高估值就曾达800亿美元),而阿里巴巴必须以某种方式参与其中。

7年前,腾讯和阿里因为投资滴滴和快的两个入口,迅速扩大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用户量,移动支付得以快速发展,并深刻影响最近几年的商业格局。如今滴滴已经不能简单的看作是一个打车软件,它更像是未来出行互联网化的入口。

现在,充电桩作为一个新的数据接口以及流量入口,其业务通过信息化管理有不断外延的可能,譬如,数据挖掘及应用、金融保险、广告宣传、参与电网调峰等。充电桩在未来出行中具体扮演什么角色或许还难以预料,但它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出现在阿里智慧出行生态圈中。

的电动化转型助力

4月8日,集团零部件公司与上海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国内生产灵活储能快充桩。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规划,该合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集团去年就开始在中国布局充电桩市场。2019年7月,大众汽车(中国)联合一汽、星星充电以及江淮汽车,四方共同出资组建充电桩企业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MS)。

2019年,大众集团销售汽车1098万辆,蝉联世界第一,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完成销量和利润双增长,实属不易,但财报中提及的23亿欧元特殊项目支出还是格外突兀。明眼人都知道这个特殊项目支出指的是“排放门”相关的支出与费用。

“排放门”旷日持久的官司,已经令大众集团头痛不已,而欧洲越来越严苛的碳排放标准使得大众集团还有可能面临一笔新的巨额罚款。据咨询公司AlixPartners预测,如果大众汽车未能达到欧盟设定的2021年排放目标,它们可能面临最高18.3亿欧元的罚款。为了满足欧盟排放规定,大众计划在2020年大规模生产销售电动汽车。

2019年大众集团在中国销售了423.36万辆汽车,占销售总量的38.56%。中国依然是大众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大众想要完成碳排放指标的任务,完善中国本土的充电基础设施尤为重要,与本土企业合作生产充电桩,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中的重要一步。

02

“新基建”下的千亿蓝海

巨头们每一个动作都是基于对自身业务深层次考虑后采取的行动,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此次新基建将充电桩划为七大重点投资方向之一,确实将其推到风口之上,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就连许多地方政府也都积极参与其中。政治局常委会议刚落下帷幕,全国多地就迅速做出响应,加强对充电桩建设与运营的支持。

3月4日湖南发改委表示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3月6日海南计划从2020年开始海南将对全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分批给予建设运营补贴;

3月11日天津计划2020年全市各区确保完成1000台公共充电桩建设,通过验收的给予相应补贴;

3月12日北京出台《19-20年度北京市电动汽车社会公用充电设施运营考核奖励实施细则》 ;

3月25日广州发布修订征求意见稿,明确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补贴标准;

除了行业本身利好政策不断外,作为充电桩消费载体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得到了政策的扶持。国务院3月31日召开的常务会议宣布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这将大大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从而拉动充电桩建设并提升充电桩运营收入。

4月9日,国务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表示,预计今年全年充电桩行业投资100亿元左右,新增公共桩20万个,新增私人桩超过40万个,公共充电站达到4.8万座。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孙光奇则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研究优化充电设施建设的奖补政策,进一步调动地方积极性,加快建设进程,尽快改变车多桩少的局面,为新能源汽车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的数据,2019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21.91万台,同比增长50.8%。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20万辆,算下来,充电桩的车桩比为3.4:1,这与发改委既定的目标相去甚远。

2015年发改委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充电桩数量应该达到480万个,车桩比近1:1。如果按照政府目标来看,2020年中国充电桩的缺口为358万台。

充电桩按电流性质可分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交流桩通过车载充电机充电,输出功率一般为7 kW,6-8小时可完成充电,单桩价格在5千-2万元之间。直流桩直接为电池充电,功率在60 kW以上,1-2小时可完成充电,单桩价格在10-15万左右。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交流充电桩占比为63.3%,直流充电桩占比36.5%。由此估算的充电桩缺口市场价值在1420-2413亿元左右,而且由于充电焦虑,直流充电桩的比例在不断提高,这进一步增加了整个市场的价值。

03

政策加持下充电桩行业能否实现蜕变?

广阔的前景与密集的利好政策势必会吸引一波企业入局,不过对于充电桩行业来说,这并不是它第一次站上风口。

早在2016-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风头正盛的时候,充电桩行业就曾跟着“火”过一阵。由于充电桩行业技术门槛不算很高,趋之若鹜者众多。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国充电桩企业超过1000家,不过如今仍存活的企业仅剩100多家。短短3年时间,死亡率高达90%。

充电桩行业是个前期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很长的行业,没有充沛、持续的资金投入很难成事,在上一次行业爆发中倒下的企业基本都死在这个点上。现今,在疫情影响下,不少充电桩运营企业的现金流正在接受考验,脆弱的它们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或低息贷款来渡劫。这可能也是国家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产业的原因之一。

当然,与3年前相比,如今的新能源产业链更加成熟,政策扶植力度更大,巨头们选择这个时间点入局,必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53万辆,到2019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增长到420万辆,用户数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04%。而车桩比,3年前是3.8:1,2019年底是3.4:1,提升空间依旧很大。

不过目前充电桩行业集中度较高,如何从头部企业盘中分一杯羹仍是入局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截止2019年10月,全国规模化运营厂商(充电桩保有量≥1000 个)22家,占充电桩保有量99.5%。前三大厂商分别为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保有量33.3万个,占比69 %,前十大厂商保有量44.4万个,占比93%。其中特来电(特锐德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充电桩运营公司,市占率领先于同行,公共桩占比29%。

1587957928917936.png

充电桩行业是个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的行业,头部企业得天下。所以无论是自建充电桩还是企业间的合并收购,集中化会是行业的主旋律。大浪淘沙,谁能成为最终剩下的企业,仍有待时间去验证。

以下是晨哨整理的2019年国内充电桩保有量前30名的企业名单,供投资参考。

1587957949656574.png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