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智能计算 > 业界动态 > 解读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玩家们:战略、基因、技术与新规则

解读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玩家们:战略、基因、技术与新规则

作者:时间:2018-05-30来源:钛媒体收藏
编者按: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预期的高增长态势吸引了很多云计算玩家,他们依靠自己的资源禀赋和结构性优势,从不同的角度进击这个市场。

  最近欧洲GPDR开始实施,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数据隐私及数据产权必然影响市场的发展,野蛮生长的需要调整新规则,而谁能够在未来严格遵守商业规则,保护好客户的数字产权,谁将赢得市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5/380726.htm

  分析的结构

  中国的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预期的高增长态势吸引了很多云计算玩家,他们依靠自己的资源禀赋和结构性优势,从不同的角度进击这个市场。

  大玩家既有本土的阿里巴巴、华为、腾讯,也有国外的亚马逊,中小玩家主要是本土的百度、紫光、浪潮。

  一般来说,市场的生态和游戏规则一般都是有大玩家们决定的,他们彼此竞争和妥协,形成云计算生态的基本游戏规则,并决定这竞争的烈度和行业利润。

  所以讨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玩家们,我们必须把目光聚焦在大玩家身上。毫无疑问,阿里巴巴、华为、腾讯和亚马逊,都可以入选。

  在我看来,了解这些云计算大玩家,最好建立一个分析的结构,有效的结构才能客观的了解这些大玩家的竞争力,关于分析结构,我将采用如下结构:

  战略定位:或者说叫战略野心,用来分析云计算玩家对自己在云计算市场的定位和认知、预期;

  内部资源禀赋结构:独有的、能够对云计算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技术、能力、资源;

  外部生态构建模式:围绕自身产品与云计算上下游伙伴协同的模式、规模。

  战略定位,智能社会对决普惠科技,联接VS连接

  早在2016年华为就公开表述了自己的云计算战略:成为智能社会的使能者与推动者。这个战略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产品层面华为将“聚焦ICT基础设施,做创新的云技术提供者”,客户层面将“做企业云化、数字化战略的使能者和优选合作伙伴”,生态圈层面将“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做云生态的积极贡献者”。

  华为云在2017年开始强化了自己的边界,提出“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不碰应用是对产业伙伴的承诺。这被解读为华为云不会做伤害合作伙伴利益的事情,而不碰数据是对客户的承诺,实在数据资产及其安全日趋重要的今天对客户重大利益的承诺,这被解读为华为对客户数据资产产权的尊重和严格保护。

  华为对不碰数据的承诺推动行业向好发展,这种承诺,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也顺应了源自欧洲的数据保护大趋势,必将成为客户选择云计算厂商的重要标尺。

  阿里云的战略定位是致力于以在线公共服务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让计算和人工智能成为普惠科技。阿里云从服务内部业务开始,逐步扩展到阿里生态的中小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成为中国公有云计算市场的头牌,与其准确的战略定位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长期的战略坚持。

  腾讯云的定位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修路者”,腾讯云希望可以修建一条连接到智能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战略定位可以看作腾讯连接战略在云计算领域的具象化,其目标是为“连接政务与民众,连接企业与个人,最终连接到客户价值”提供基础设施。

  马化腾的原话是:“云时代要求我们做好全平台的用户的连接,腾讯过去最强的就是连接人和人,但是现在还要连接企业内部的员工,包括政府里的很多用户,也就是说要从C端拓展到B端和G端的用户群”。

  战略定位表述的不同,本质上反应的各个玩家对市场的认知和自身竞争优势认知的不同,本质上是殊途同归,只不过进入市场的角度和策略不同而已。

  我们可以看到腾讯云试图发挥的是个人用户规模的优势,华为云仰仗的自己多年的B端市场和产品技术优势,阿里云则仰仗自己在电商领域积累的中小企业生态优势。

  内部资源禀赋结构,电信基因PK互联网基因

  所谓内部资源我是指云计算的玩家们所独有的、能够对云计算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技术、能力、资源。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的确各有千秋。

  阿里云

  阿里云作为中国最早认识到云计算价值的玩家,经历了长期的战略投入,其核心产品走的是自主研发的模式,而且在近几年开始对部分核心硬件和服务器开始定制,在国内云计算市场可谓独树一帜,国际上也主要是AWS可以比肩,走的自主研发模式。比如阿里自主研发的飞天系统就获得了国家级的认证和认可。

  华为云

  在云计算产品研发中,华为对开源社区贡献最多,比如在2017年OpenStack基金会公布了一项对全球用户的调查结果,华为入围OpenStack十大厂商,并推出了推出了基于OpenStack的完整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同时华为还是CNCF(Linux基金会旗下的非营利组织,旨在推动Kubernetes及容器的发展)初创及白金会员,在2017年10月,华为获得Kubernetes社区首届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席位,其在在容器和编排技术的贡献和实力获得业界认可。

  客观的说,这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劣势,自主研发具有极强的可控性,无需产业协调,可以快速的按照自己的战略响应市场的需求,但是在开放性上不如开源系统。

  开源系统则是经历了产业技术专家的全球范围的协同,具有较高的开放度,目前全球500强公司接近一半已经基于各种OpenStack发行版建立了私有云。但是相比商业云计算系统集成度和复杂度较高,响应市场较慢。

  腾讯云

  国内另一个玩家腾讯云核心云计算系统基于OpenStack,采用的是开源+部分自研的模式,比如大规模调度系统,腾讯曾经宣称是自主研发。

  但是腾讯在云计算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华为与阿里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在客户层面华为云经受住了欧洲运营商严苛的考验,是德国电信的云计算伙伴;阿里云自身在场景上每年的双十一压力测试也为阿里云的进步提供了机会,而腾讯则缺少这样相似的实际验。

  当然,在游戏领域,腾讯云也有验证机会,但是与阿里云和华为云所面临的环境是完全不同的。

  企业基因

  从企业基因上看,华为云和阿里云具有相似性,但是又不同,腾讯云则是完全不同。华为和阿里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服务B端客户(企业)为主的,不同在于华为一开始服务的是大型运营商客户、政府客户和大型企业集团,阿里一开始服务的是中小企业客户,但其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都是以服务B端客户构建的,所以到了云计算时代,对阿里和华为来说,只不过是在企业价值链上叠加一个新的战略机会点,无需动筋骨。

  腾讯则不同,一开始服务的个人客户,C端用户,对企业、政府、行业涉足较晚,业务涉及的深度和行业涉及的广度,都无法与阿里和华为相比,关键是其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需要重新再造,以匹配服务政企客户的要求,这使得腾讯云面临内部基因上的劣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云计算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