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2017主旋律?手机涨价初现端倪 提升利润成核心

2017主旋律?手机涨价初现端倪 提升利润成核心

作者:时间:2017-02-09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收藏
编者按:有品牌溢价的公司才能够更灵活地选择定价策略。但除个别的几个品牌外,大多数中国本土品牌想放弃性价比依然很难,不是不想,而是放弃性价比就意味着自取灭亡。

  涨价被认为是2017年国内手机市场的关键词之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2/343775.htm

  2月4日,小米宣传红米系列零售价上调100元,小米在公告中将手机价格上调的原因归结为“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和汇率波动影响,红米4和4A成本剧增,之前制定的零售价已严重低于产品成本”。

  而在一个月前,魅族宣布魅蓝Note5的16GB/32GB两个版本价格上调100元,360的N4S骁龙版在天猫和京东两个平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乐视pro 3、乐Max2顶配版等也上调了售价。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认为,接下来还会有国产手机厂商陆续提价。他表示,这一拨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由外部环境变动带来的。“伴随着终端内存容量需求不断增大、双摄像头的流行、面板等配置的升级,部分元器件和零部件供应不足带来手机制造成本上涨。这对于走性价比路线、毛利低的公司来说影响比较大。”

  缘何上涨

  在小米宣布涨价的当天下午,一加手机CEO刘作虎就在微博表示“2017手机行业的主旋律是涨价”。此前,联想集团副总裁、ZUK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也预判,由于手机零配件供应量的问题和美元汇率影响,2017年手机市场可能会全面提价。

  一位手机ODM厂商人士介绍,目前的供应链中,显示模组、玻璃、内存、摄像头、晶体涨得比较多。在他看来,大多数厂商会跟着涨价,如果不涨价,必定在某些其他方面降低成本了。少数大厂盈利状况好,现金流强一点,可能会不涨最终售价,或者只涨一点。

  然而,旭日大数据根据手机供应链平台手机报在线的价格监测指出,显示触控产品、存储器、摄像头等在经历了2016年的价格上涨后,采购成本仍然是低于智能手机增长的高峰期2014年年末的,并认为手机价格的上涨不能全部归结于供应商。

  一位分析人士也指出,部分物料确实因为预期短缺价格涨了些,但供应链都在扩产而实际需求持续降低,所以价格不但会回落甚至继续下跌。就此,老杳表示,扩产建厂需要时间,并不是每个零部件的产能都能赶上,短期内这种情况不会消失。

  令人唏嘘的是,一位深圳的触控芯片厂商告诉记者,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国内的低端机,目前并没有涨价,反而还在拼命杀价。“低端市场在不断变小,竞争在加剧。国内基本没有市场了,都得做外单。”

  不难发现,国内手机市场的低价竞争时代正在走向终结。除了近期利润微薄的千元机涨价,从2016年的市场状况也可见一斑,华为、、金立等多家手机厂商的旗舰产品在2016年价格不断冲高。春节前,罗永浩也宣布锤子将放弃千元机产品线,要做高端产品。

  根据IDC的报告,2016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前五席依次为三星、苹果、华为、,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1.2%、14.6%、9.5%、6.8%,5.3%。相较2015年来看,三星和苹果都有所下滑,而分列三到五名的中国手机厂商,则都同比增长。

  IDC研究经理Anthony Scarsella指出,中国业者已经从过去主打中低阶产品的策略走出来,在高阶产品也有不错成绩,中国业者的快速成长对于三星在中国的地位早已构成严重压力。

  提升盈利

  事实上,想要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存活下去,必须有溢价早已经成为厂商共识。然而,国内手机品牌的利润微薄也是不争的事实。

  来自美国的一家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总利润达到了90亿美元,其中91%的份额被苹果手机获取。

  IDC在报告中也指出,受到可支配收入上涨带来的消费升级的影响,中国用户对于智能手机购买与使用的诉求已经发生改变。用户寻求的不再是高性价比的硬件产品,而是能够满足他们日常所需的时尚化的智能工具。中国厂商在品牌塑造、产品设计、商业模式方面均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取得了市场份额的突破。

  与其说涨价会是2017年的关键词,不如说是盈利。在摒弃机海战术、价格战之后,国内的手机厂商正从粗放地求得生存转为精细运营,更加关注利润。

  譬如在新年伊始,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则在新年致辞中指出,虽然华为的业务规模进一步提升,但是部分业务及海外部分国家没有完成既定目标。同时华为海外与新业务还处于投入期,Marketing、渠道、零售费用投入增长过快,投资效果短期内不能完全显性化,整体成本明显上升。2017年是精细化运营变革年,一切要以利润为中心。

  而去年手机市场的大黑马的的快速增长则离不开毛细血管般密布的渠道,以及天价明星代言和综艺节目冠名对消费者进行的狂轰滥炸。高频次的品牌曝光与口碑传播极大提升了其品牌认知,而这也引来其他厂商的效仿。可以看到,在产品之外,为树立品牌,手机厂商营销成本正大幅上涨。

  但老杳也指出,有品牌溢价的公司才能够更灵活地选择定价策略。但除个别的几个品牌外,大多数中国本土品牌想放弃性价比依然很难,不是不想,而是放弃性价比就意味着自取灭亡。



关键词: OPPO vivo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