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包装”求职各有各的奇招

“包装”求职各有各的奇招

——
作者: 时间:2006-12-30 来源: 收藏
写真集代替自荐书简历60页图文并茂   毕业整容锦上添花整版广告抢滩南方 

在经过反复的犹豫之后,某高校中文系的应届毕业生李莉还是走进了位于北京西山的这家整形外科门诊。对于她的到来,医生颇感意外,尽管在两天前预约时她已经说明了她的要求———只是想除去脸上的几个雀斑而已,但是医生还是惊异于她的年轻和漂亮。她认真地告诉医生:就业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尤其是对于女生;她的同学很多早就行动起来了,像雀斑、黑痣、青春痘,甚至是眼袋,都在“整”下去的范围内。

因为一直犹豫不决,她才拖到了今天。“本来我也不觉得自己需要这么做,但是如果别人都做了,就会显得你的条件差一些。况且你知道,应聘时的第一印象有多重要!”

其实,除去了雀斑的李莉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但是,我现在又自信了很多。”李莉强调说。    

尽管距离大学毕业还有半年多的时间,目前却是学生们“公认”的广泛“撒网”的最佳时机。为了在竞争中尽快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下血本“包装”自己便成了现阶段毕业生们的首要任务。  

包装投资“软硬兼施”

“在几千人里应聘成功,很有一种明星的感觉。”中国人民大学四年级的学生章小丽说,“在学业几乎无法包装的情况下,或者有时候学业也无法成为衡量的唯一标准时,外表的包装就显得特别重要。”

在宿舍里,她们目前的主要话题就是交流“应聘时的发型和服饰”。“经过互相参考和设计,我们会选择一家比较知名的美容美发院去做头发;刚刚剪过的头发通常不太自然,因此要等待一星期左右,此时的头发才是最佳状态。”

除了为头发煞费苦心,买应聘时的服装、皮鞋、书包都要特别讲究。“往往是在一个商场选中了包,而衣服和鞋又不满意,等到最后全部相中了,王府井、西单、百盛、赛特也几乎跑遍了。”章小丽说,“算起来,一个人怎么也得买3套衣服吧,到不同的单位应聘,要求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质地当然要好的,怎么也得是千元一套的吧。这不算过分了,我们班还有人花几千元钱专门订做呢。” 

国际关系学院98级研究生宋聚君虽然还没来得及买服装,但已经列到毕业的议事日程中。“一套西装怎么也在1000块钱以上,当然还要配一条相应的领带。”虽然他应聘的部门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和研究机构,他还是约好了同学下星期去美发,然后去商店买鞋和手提包。“良好的形象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尊重。” 

在校园里,软硬包装已经成为每个毕业生公开的秘密。“硬包装”包括呼机、手机、服装、鞋、包、艺术型的报名照,女生还要额外加上美容和化妆品,呼机对于每个学生已经是人手一机,手机如果急需,买是“随时”的;据统计,“硬包装”的费用通常在4000元左右。“软包装”的费用因人而异,主要是为了在应聘时尽快引起企业兴趣。给头脑进行“快速充电”的费用,比如参加各种求职技巧讲座、参加各种证书培训、从各种渠道查询招聘信息等。    

对于如此大宗的“毕业消费”,家长和学生一致认为“非常必要”。“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已经为孩子花去了近万元“包装费”的王林名说,“我们家是普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是如果孩子需要,我会想办法支持他。”

自荐书别出心裁

不久前,成都某大学外语系的研究生刘灿以其“惊人之举”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在她送给一家涉外公司的求职应聘材料中,有一本20页厚50张照片的写真集,里面有她身着泳装、短裙、长裙、高领衫、低胸外衣等各款服饰的照片。    

对于外界的议论纷纷,刘灿很坦然:“我学的是翻译专业,但是对公关工作很有兴趣。我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出格。写真集能够从全新的角度推荐我自己,用人单位完全可以从中体会出我的素质和品位,以写真集代替文字游戏式的自荐内容不是更轻松、更客观吗?何况我只是想把写真集作为我联系工作的第一批自荐材料,如果单位有兴趣,我会进一步提供更多、更详细的个人资料。”   在北京大学,学生们的毕业自荐书摆放到一起更像是广告设计大赛的场面:铜板纸、压膜纸、暗纹纸,生活照片、实习照片、校园风光照片,成绩表、推荐信、个人简历、实习日记……设计形式应有尽有。而封面的标题则更是学生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相信我,没错的”、“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奇迹”、“选择我,你最明智”。    

有些特长的则更是拿出了“绝活”:电子简历。他们在刻录机上把自己的简历制作成光盘,背景音乐、声音、画面一应俱全。“虽然现在已经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时候了,但是总能多吸引一些注意力吧。”深谙此道的杨洋说。    

学生包装学校帮忙 

“北大才子明日空降羊城”、“人大才子明日挺进羊城”,11月中旬,《羊城晚报》的“求职天地”连续整版刊出了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应届毕业生的个人简历。据悉,这是到目前为止全国最大的大学生求职广告。    

人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的老师表示“效果好极了”,“广告见报的第二天,我们就接到了30多个用人单位的联系电话。” 

在中国人民大学,到处都可以看到有关就业指导讲座的海报。类似“星途求职讲座”和“有效信息查询渠道”这样的培训不仅本校的学生趋之若鹜,外校的学生们也都匆匆赶来,就连大三的学生也都旁听“预热”,4个小时的讲座无人中途退场。    

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除了召开座谈会给学生发放就业手册外,还聘请专家专门对学生就业进行全方位指导,其中包括应聘策略、交谈技巧、服饰搭配、心理调整等。    

■各方质疑“包装”之风 

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老师说: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自己进行外表包装是比较急功近利心态的显示。因为一个人充实内涵的时间比较长,也需要很大的努力,大学生只有从外在形象上进行包装,这样简单易操作,其实是浮躁心态的表现。另外这与受社会包括大学生本身对人的认识和评价偏差有很大关系。 

看人容易注重外在东西,比如外貌、服饰、学历、身高,而忽视了责任感、乐观、认真、自信、持之以恒等内在的东西。    

北京师范大学的王老师认为:多方位形象化展示自己的个性,有助于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如果从此形成攀比之风,费力费财就实在不可取。 

若是因此而耽误了正常的毕业论文和实习,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飘柔公司人力资源部资深培训师李朝江说:对于任何一个跨国公司,自信都是挑选经理的先决条件,因为内在的自信其实是知识的积淀,只有知识积淀起来,对职业对同事的自信才是长久的。包装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个企业,更看重的是人的内在潜质、驱动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2岁的许智刚更是“现身说法”。只有大专学历、工作经历也只有半年网管,但是几天前刚通过面试被一家知名IT公司录用为销售人员。主考官表示,虽然他的应聘资料和工作经历都比较简单,但我们对于他临场发挥出来的自信能力非常有兴趣。而作为一名销售人员,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就是自信,这也是跨国公司挑选经理的先决条件。    

与众人意见相反,“当事人”的家长们却表示“基本赞成孩子们的做法”。

“就业是他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虽然现在已经不像我们那个时代了,不会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但是这第一步还是很关键的。”家长王林名说,“虽然家境一般,但是我会尽我所能的。” 

其实,对于即将临近的就业分配大战来说,“包装”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场演习而已。而如果只是在“演习”阶段就已经搞得自己筋疲力尽,后面的竞争只能不战而退了。 


关键词: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