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栅极导电层Au 迁移导致放大器失效原因分析

栅极导电层Au 迁移导致放大器失效原因分析

作者: 时间:2013-07-29 来源:网络 收藏

电迁移是导电金属材料在通过高密度电流时,金属原子沿着电流运动方向(电子风)进行迁移和质量可控的扩散现象,它与金属材料的电流密度和温度数值密切相关。当凸点及其界面处的局部电流密度超过电迁移门槛值时,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形成的电子风与金属原子发生剧烈碰撞,进行部分的冲量交换,迫使原子沿着电子流方向运动,从而发生凸点互连的电迁移。通常电迁移能在阴极造成金属原子的流失而产生微空洞,使互连面积减小导致断路,在阳极造成金属原子的堆积而形成凸起的“小丘”,导致短路,从而引起IC及元器件失效。电迁移是引起IC及电子产品失效的一种重要机制。因此,有必要针对Au的电迁移特性进行研究,明确Au电迁移对电路的影响。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74899.htm

某限幅低噪声在交付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输出不稳定现象,在确认失效样品电参数后,开封检查观察到内部没有短路、断路现象或明显的缺陷区。由于放大管中主要功能元件是两级砷化镓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SFET),采用新的同型号的MESFET 将其置换后,功能恢复正常。根据以上检测排除,最终锁定场效应管失效。

笔者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 射线能谱仪对该MESFET中的异常导电层不同微区进行了微观分析,找出了产生此问题的原因。

1 实验

实验仪器为日本JEOL 公司生产的JSM-649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配有美国EDAX 公司生产的Genesis2000XMS 型X 射线能谱仪(EDS)附件。

实验样品为失效的GaAs-MESFET,图1 为其结构图,衬底材料是具有高电阻率的本征砷化镓,在沟道上制作栅极金属,与n型半导体之间形成肖特基势垒接触,源极和漏极金属与n+ 型半导体之间形成欧姆接触。该MESFET采用n+-GaAs-Au欧姆接触系形成源漏接触电阻和Al-W-Au的砷化镓肖特基势垒接触系统。

2 结果与讨论

2.1 Au 导电层的微观形貌和成分对比分析

对失效场效应管进行SEM 观察,结果见图2.由图2(b)可知,正常导电层(区域A)完好,场效应管栅极表面(区域B)存在明显的金属层缺失(孔洞),栅源两极之间(C 区域)可见金属颗粒堆积(小丘)。

为确认是否是镀金层Au 的迁移引起导电层中间出现金属孔洞现象和金属颗粒堆积现象,用EDS对图2 中三个不同微区A、B、C 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见EDS 能谱图3 和表1.由表中成分数据可知,两栅极连通导线最表层为镀金层,相比正常镀层表面,区域B 的Au 层缺失严重并露出下层金属钨,而本不应该出现Au 的区域C 出现了Au 元素。

电子管相关文章:电子管原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放大器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