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商业周刊:没有鸿海郭台铭 就没有乔布斯今天

商业周刊:没有鸿海郭台铭 就没有乔布斯今天

作者:时间:2010-09-13来源:中国企业家网收藏

  在今年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之前,郭台铭一度被认为是“亨利-福特二世”,《商业周刊》近日对其进行了专访报道,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郭台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12594.htm

  富士康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出口商为郭台铭带来了巨额的利润,据福布斯估计,郭的个人财富约59亿美元,为台湾首富,但他表示对此并不清楚,“有人帮我管账,每年他给我一张纸告诉我我有多少钱”。但他表示他对钱并不感兴趣,“我不在乎,我目前还不是为钱而工作,而是为社会﹑为员工。”

  富士康的前身是1974年郭台铭租赁的一间破屋,那时年仅23的郭台铭用从母亲那里借来的钱买来几个机器开始做黑白电视的频道转换按钮。之后很快就得到了来自飞利浦等厂家的订单。

  在80年代初,郭开始了11个月的美国公司之旅,无预约地造访了许多家美国公司直到他从IBM得到了一笔订单。

  戴尔亚洲区的采购长官Max Fang评价郭台铭是世界上最好的销售者之一,“他很有野心。”

  1991年,为了寻求向中国大陆的扩张,郭台铭的精密集团在台湾股票交易所上市。1996年,他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将成为未来的制造业基地,于是他郭开始大力投资其在深圳龙华的工厂。郭台铭在新世纪拐点对制造业作出的革命颇有亨利·福特(Henry Ford)当年的风范。

  为了保证工人高效率的工作,郭台铭不得不为工人提供住宿﹑食物﹑医疗等其他保障以和国内的其它工厂进行竞争。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厂于90年代后期初见雏形,并开始用铜锭制造电线。96年郭台铭又自告奋勇为康柏制造机箱。FANG说郭台铭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有胆量去做事。之后,郭台铭的工厂又分别为 IBM﹑惠普﹑苹果等输送准系统电脑,为戴尔提供台式机的机箱。

  郭台铭在西方一直是一个少有听闻的人物,直到2006年《第一财经日报》的两个记者反应富士康龙华工厂3000员工悲惨生活状态的文章而引起西方媒体的关注。此报道一出,郭台铭立即反驳。并指控记者诽谤并冻结了他们的资产。苹果公司也就此事对郭台铭进行了施压,但是乔布斯并没有因此恶化同郭的合作关系,因为苹果的下一个新产品iPhone即将诞生。而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也是苹果在台最大的合作伙伴。

  “如果没有郭台铭,就没有乔布斯的今天。” 《虎与狐—富士康的成功与失败》作者张殿文这样说道。

  曾有人调侃:20年后世界上将只有两家公司,富士康负责制造,沃尔玛负责销售。

  郭则十分谦逊,他说,我成功之时便是退休之日。如果我尚未退休,这意味着我还要努力做工,保证公司运转。

  富士康的下一轮改革已经开始了,他试图将雇员福利的压力转移给政府,我明白我们不只是工厂,我们需要负起社会责任,但是商业应该关注于做生意,社会责任应该由社会来担。

  郭台铭打算在中国内地建更多的工厂,这样农民工离家更近,有问题也会得到及时解决。富士康计划向劳动力充足的地方扩张,那里有更多家庭的友情的支持。

  当前越来越多的全球品牌把眼光放在了中国富裕起来的人们,而郭台铭也正在为富士康转型谋划新的出路,那就是进军零售行业,富士康计划到2014年在中国开1000家零售商店,建成国内最大的覆盖全国,点面结合的电子产品销售渠道。在这个渠道中富士康将不仅销售它为大品牌生产的产品,还将销售其它工厂的产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鸿海 iPod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