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 6到底有什么特别?
众所周知,以前我们的Wi-Fi都是叫作802.11a/b/n/g/ac/ax之类的名字。这种命名方式实在容易让人混乱,无法轻易看出先后顺序。所以,从802.11ax开始,以数字的方式进行命名。

目前负责Wi-Fi 6标准制定的,是IEEE标准协会的TGax工作组。当前版本是Draft 4.20(D1,D2 都曾经分别提交但是投****没通过,D3通过了小组投****,又回炉重造了一次)。
从目前来看,802.11ax标准并未正式完成提交,不过大概框架已经确立,正处于赞助商投****阶段。
Wi-Fi 6标准制定时间表
其实对比近些年的通信标准(5G/Wi-Fi 6),可以感觉到未来几年通信行业的关注重点始终是物联网。这一代的新接入标准也主要在考虑密集终端、低功耗和大带宽接入。
具体的做法有这么几个:
OFDM→OFDMA
支持目标唤醒时间(TWT)来降低功耗提高电池寿命
使用1024-QAM提高吞吐量,最高支持8x8 MIMO
支持空间复用和着色
嗯....弱弱的说一下,这些进步大部分都是LTE系统里已经有的(1024QAM在5G里有)。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些方面的改进:
1、OFDM→OFDMA
在以往的Wi-Fi协议中,比如802.11ac对多个无线接入用户采用空间分隔(MU-MIMO)或者时间分隔(轮流传输/EDCA)的方式支持,而OFDMA意味着增加了另外一种多用户资源分配方式--频分。

这样原本Wi-Fi中的最小资源单元只是时间帧,现在变成了一种类似LTE中的时/频资源块,可以支持更加细粒度的无线资源分配,比如把不同的资源块分配给不同用户。

2、目标唤醒时间 TWT
它允许设备和接入节点之间协商自己在进入休眠之后什么时候被唤醒,而不是从前的定时接入网络,支持Wi-Fi 6的接入点可以把客户端设备分组到不同的TWT周期,从而分组定时唤醒,这样也有助于减少信道争用设备的数量。

3、1024QAM

QAM示意图 图片来自cisco
上面的80/160MHz指的是单载波带宽。
往常Wi-Fi作为一种无线局域网,并不考虑太多不同接入节点之间的组网和同频干扰问题,如果需要部署这种网络的话可以寻找更专业的组网人员,但是随着Wi-Fi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大范围场景覆盖(比如企业大楼)正在成为广泛的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大家房子越来越大了)
其实主要区别是应用场景不同,正是因为应用场景不同,虽然5G和Wi-Fi 6中采用了很相似的无线通信技术,但是实际上用户的体验并不相同。现在的各种5G转Wi-Fi方案也正是因为目前的运营商网络并不能很好解决无线局域网中用户要求的私密性问题。SIM卡倒不是问题,因为现在物联网设备都在用eSIM卡,支持空中读写,不需要手换。
以防大家混淆,需要强调新闻描述中这一段,
和运营商的C-V2X通信竞争的是802.11p, 是为车联网开发的用于专用短距通信(DSRC)协议,跟用以无线局域网的802.11 a/g/n/ac/ax系列不一样。车企们支持DSRC还是5G,这是一个利益问题,和技术应用场景没什么关系,也和Wi-Fi续命没什么关系。
本文转载自知乎,原作者:甜草莓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6373079/answer/826685514转载已获得作者授权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混频器相关文章:混频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