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D已经确定将于2011年推出首批Fusion APU融合加速处理器,集x86处理器、图形核心于一体,不过更关键的还是后续第二波:几年后CPU、GPU将不分彼此,硅片上的处理核心可执行通用数据 和图形渲染两种功能。
AMD销售副总裁Leslie Sobon表示:“第一代的Fusion将会由一个CPU和一个GPU组成,但是到了2015年,(融合)模式将会改变。在2015年的第二代中,你将看 到不到(CPU和GPU的)区别。(这两种概念)都将消失。”
PC厂商戴尔目前
- 关键字:
AMD 处理器 CPU
- 超微(AMD)结合中央处理器(CPU)、绘图芯片(GPU)和北桥芯片的革命性产品Fusion即将亮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超微扩大将CPU晶圆制造和封测代工委外。据半导体业界指出,晶圆将委由台积电和Global Founderies采40奈米以下制程制造,同时也释出后段封测代工订单予矽品,为首家接获超微CPU订单的封测厂。半导体业者指出,随著轻资产趋势,预料超微仍会持续加速委外,未来势必还会再增加封测代工厂,日月光、艾克尔(Amkor)和星科金朋(STATS ChipPAC)都有机会雀屏中选。
超
- 关键字:
AMD CPU 晶圆 封测
- Nvidia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比尔·达利(Bill Daly)日前表示,如果计算机产业继续奉行英特尔和AMD所制定的串行CPU路线,那么摩尔定律将很快失效。
40多年来,全球半导体市场一直遵 循着摩尔定律的速度在发展,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英特尔持续追求处理器时钟频率所致。近期,又通过增加处理器内核数量来维系。
但达利认为,对于英特尔和AMD的传统CPU,摩尔定律已经达到极限。要想使摩尔定律继续生效,只能另辟新径,从串行处理过渡到并行处理,即从CPU转向GPU。
达利说,
- 关键字:
AMD CPU 摩尔定律
- Nvidia公司一名高管近日在旧金山当地的电视节目中表示,英特尔公司正拒绝让客户使用Nvidia的芯片。这预示着,Nvidia与英特尔未来将出现更多的争吵和法律纠纷。
Nvidia公司的网站近日上传了一段有关其公司图像处理器供应部门高级副总裁丹尼尔-维沃利(Daniel Vivoli)答记者问的视频。在视频中丹尼尔-维沃利提出,不应拒绝消费者使用低端图形处理技术。
事实上,自从2009年2月以来这两家公司的冲突就在不断发生。当时,英特尔公司向法院提交了一份法律文件。文件称,英特尔与Nvid
- 关键字:
Nvidia CPU
- 根据国外媒体最新挖掘出来的新文档资料显示,英特尔未来即将推出的Sandy Bridge架构将会对应着能效更高的桌面处理器产品。与当前新品不同的是,新的Sandy Bridge架构将会把图形核心本身直接整合到处理器内部,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与CPU Die放在一个封装之内。通过这一改变,新的Sandy Bridge架构处理器应该可以在不显著影响芯片功耗的条件下提高图形性能,不过这一新架构显然是需要新的不同插槽规格来支持,也就是LGA1156。
最初的Sandy Bridge架构处理器仍将保持双核和
- 关键字:
Intel CPU Sandy Bridge
- Freescale 公司的MPC5125是集成了高性能e300 Power架构CPU核的32位MCU,工作频率高达400MHz,具有显示器接口单元(DIU),DDR1,DDR2,低功耗移动DDR(LPDDR)以及1.8V/3.3V格SDR DRAM存储器控制器,32KB SRAM,USB 2.0 OTG控制器等,主要用在现场总线到以太网网关,机器人,路由器和转换器,高端照明,HVAC中央管理系统,智能医院和远程保健网关,POS终端等.本文介绍了MPC5125主要特性,方框图,以及评估板详细电路图.
- 关键字:
MPC5125 CPU MCU
- 江宏,英特尔视觉计算事业部首席高级工程师、视觉计算首席架构师。这个被视作是英特尔公司技术团队中成就最多的华人,在接受专访时,强调的最多的,依然是“摒弃急功近利”,在他看来,这是自己成功的关键,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能否有所发展的关键。
集成是可视计算趋势所在
此次来北京,江宏的主要目的是参加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与政府及合作伙伴会谈,并主讲有关的技术讲座。
一天下来,江宏声音已经沙哑,但却仍兴奋未减。“随着社交网络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图像
- 关键字:
英特尔 芯片设计 CPU 图形处理器
-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 设计技术,使得中国的信息产业完全受制于国外的垄断集团。服务器作 为国家政治、经济、信息安全的核心应用,全部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八年前,龙芯一号流片成功,曙光公司推出基于龙芯一号的龙腾服务器,填补了我国国产CPU服务器的空白。 而今,龙芯3号系列产品已经研制成功,据悉,4月23日,曙光公司将正式推出基于龙芯3号的服务器系列产品,这使中国拥有了完全自主可控的服务 器,是我国在服务器产业链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据了解,此次推出的曙光龙芯系列产品包括从普通PC服务器
- 关键字:
曙光 CPU 龙芯
- ISL62882是用于IMVP-6.5移动CPU和GPU的多相PWM稳压器,具有可编程的1相或2相CPU模式或1相GPU模式运作,精密的多相核电压调整,系统对温度的精度为0.5%,具有增强的负载线精度,7位VID输入,1-1.500V,增量12.5mV,主要应用在
- 关键字:
PWM 稳压 方案 多相 CPU ISL62882 移动 Intersil
- 英特尔今天公布了2009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由于服务器芯片的需求增长,英特尔第四季度净利润和营收均同比大幅增长,超出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对2010财年第一季度业绩的预测也超出分析师预期。受此影响,英特尔盘后股价突破52周最高价。
在截至12月26日的这一财季,英特尔的净利润为22.82亿美元,每股收益40美分,这一业绩比去年同期增长875%,比上一季度增长23%。2008财年第四季度,英特尔的净利润为2.34亿美元,每股收益4美分。英特尔第四季度运营利润为24.9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 关键字:
英特尔 CPU
- 英特尔第三财政季度利润下降7.8%,但当季收入及毛利率均高于公司预期
英特尔(Intel Co.)第三财政季度利润下降7.8%,因销售下滑,不过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当季收入及毛利率均高于公司预期。
英特尔公布,第三财季较第二财季的收入增速创3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当季毛利率较前一季度增长7%。此外,该公司发布的第四财季业绩预期也好于市场预期。
英特尔公布,第三财季实现利润18.6亿美元,合每股收益33美分;上年同期实现利润20.1亿美元,合每股收益35美分。
第三财季业绩中包
- 关键字:
英特尔 CPU
-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今天公布了2009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英特尔第二季度净亏损为3.98亿美元,超出华尔街分析师此前预期,对第三季度业绩的预测也超出分析师预期。
在截至6月27日的这一财季,英特尔的净亏损为3.98亿美元,每股亏损7美分,这一业绩远不及去年同期。2008财年第二季度,英特尔的净利润为16.01亿美元,每股收益28美分。英特尔第二季度运营亏损为1200万美元,去年同期运营利润为22.55亿美元。英特尔第二季度净营收为80.2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4.70亿美元下滑15%
- 关键字:
英特尔 CPU
- 英特尔第一季度净利润为6.47亿美元,同比下滑55%
英特尔今天公布了200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英特尔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55%,但超出华尔街此前预期,营收则同比下滑26%。
在截至3月28日的这一财季,英特尔的净利润为6.47亿美元,每股收益11美分,这一业绩远不及去年同期。2008财年第一季度,英特尔的净利润为14.43亿美元,每股收益25美分。英特尔第一季度运营利润为6.70亿美元,同比下滑68%,与上一季度相比下滑56%。英特尔第一季度营收为71亿美元,同比下滑26
- 关键字:
英特尔 CPU
- 今天,AMD发布了2009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由于计入了与英特尔达成司法和解协议的净有利影响,AMD第四季度扭亏为盈。
在截至12月26日的这一财季,AMD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1.78亿美元,每股收益1.52美元,这一业绩好于去年同期。2008财年第四季度,AMD的净亏损为14.36亿美元,每股亏损2.36美元。AMD第四季度运营利润为12.88亿美元,去年同期运营亏损为12.74亿美元。AMD第四季度营收为16.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1.62亿美元增长42%,比上一季度的13.9
- 关键字:
AMD CPU GPU
- 上周美国市场持续走高,作为美国优势产业的IT行业业绩持续复苏,而有着IT行业风向标的芯片厂商的业绩表现备受关注,既英特尔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后,AMD也发布了本年度第三季财报,超过之前市场的预期,带动IT行业持续复苏回暖。
财报显示,AMD第三季度营收为13.96亿美元,每股盈利为0.18美元。营收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长18%,其产品业务表现抢眼,实现了盈利。AMD本季度销售收入数字强劲: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的出货量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长了28%。而财报最大的亮点是,计算解决方案和图形显示部门开始由亏损转为盈利
- 关键字:
AMD CPU GPU 芯片组
risc—cpu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risc—cpu!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risc—cpu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risc—cpu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