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Nvidia的新一代显卡GeForce GTX 200系列和AMD的新一代显卡ATI Radeon HD 4800系列都将在本月中旬发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对冤家发布新一代显卡的时间应该相差不了几天。不过随着computex2008开幕,众多的厂商都已经提前祭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尽管GTX 200系列和ATI Radeon HD 4800系列都尚未正式发布,但是在computex2008现场这两个系列的新显卡早已经露出庐山真面目了。
computex2008现场图片,安装在主板上的Nv
关键字:
Nvidia AMD computex GPU
【赛迪网讯】6月3日消息,Nvidia已经加入了日益增多的生产低功率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厂商的行列。以生产图形芯片著称的Nvidia展示了两款用于微型笔记本电脑的Tegra处理器。
Nvidia称,配置这种处理器的设备能够浏览互联网、播放高清晰度视频并且能够玩需要强大的图形功能的游戏。
推出这种处理器芯片将使Nvidia与已经推出类似的Atom处理器的英特尔展开直接的竞争。
Nvidia称,它将在6月3日至7日在台北举行的Computex展会上详细介绍Tegra 600和650处理器的
关键字:
nVIDIA CPU 英特尔 AMD NB Atom
在全球CPU市场,是英特尔和AMD“双雄争霸”。
但如果这个市场加上GPU(图形芯片)巨头——NVIDIA这名竞争者呢?
图形芯片巨头即将推出首款CPU
NVIDIA要玩CPU?
电脑报记者 黄旭 刘颖 朱文利
CPU市场更为猛烈的腥风血雨正在悄悄酝酿中。
2008年5月27日,一个消息开始在业内流传:著名图形芯片巨头NVIDIA将会在6月3日正式发布两款CPU产品。
GPU巨头NVIDIA将进军CPU市场?这意
关键字:
NVIDIA CPU市场 英特尔 AMD GPU
从国外媒体处获悉:美国电脑显示芯片制造商NVIDIA日前否认了有关计划收购威盛科技公司的报道。
台湾媒体最近引述业内消息人士称,美国NVIDIA公司正在谋求收购威盛科技公司。据称,两家公司已经进行了接触,并探讨了三种方案。
一种是NVIDIA和威盛科技构建战略联盟,第二种是NVIDIA全资收购威盛科技,第三种是NVIDIA收购威盛的电脑微处理器业务。
NVIDIA公司负责投资者关系的副总裁迈克·哈拉否认了这种传言。他说:“我们为什么需要威盛?我们是GPU公司
关键字:
NVIDIA
3月18日消息,据台湾媒体报道,业界消息透露,NVIDIA近期有意与台湾芯片厂威盛,以购并、单买处理器业务或策略联盟方式,取得威盛处理器产品线,以摆脱英特尔、AMD持平台优势的压制,但威盛对此说法予以否认。
据台湾主板厂商透露,NVIDIA与威盛早已展开合作计划谈判,最近一次协议因威盛开价过高等问题而告吹,但在威盛持续亏损下,可望降低价码,预计近月协商大门将会再度敞开。业内认为,威盛继2006年大亏新台币11.55亿元,2007年亏损幅度持续扩大,尽管近期陆续传出C7处理器获大厂采用等利多,但仍
关键字:
NVIDIA
2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知名调研机构ATR分析师DougFreedman近日表示,出于多种因素,Nvidia很可能并购AMD。
ATR分析师DougFreedman称,Nvidia首席执行官Jen-HsunHuang是使AMD重新振作的完美候选人。但Huang又不可能离开Nvidia而投奔AMD,因此,合理的选项就是Nvidia并购AMD。
此外,英特尔和AMD的CPU/GPU融合战略也将对Nvidia构成潜在威胁。而并购AMD之后,凭借Huang的出色能力,Nvidia将成为
关键字:
ATR Nvidia
随着NVIDIA的Tesla品牌旗下的GPU(图形处理器)运算产品和CUDA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者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履行对客户的承诺,NVIDIA公司开设了一个专门为高性能计算(HPC)开发人员提供服务的资源社区——CUDAZone。
CUDA是世界上唯一针对GPU(图形处理器)开发的C语言开发环境。自2007年2月发布以来,CUDA帮助工程师、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等科研工作者实现了许多新的、工作必备的海量信息处理,并且将处理速度大幅提升到了相当于之前45至400倍。
CUDAZone站点
关键字:
NVIDIA GPU 图形处理器 消费电子
NVIDIA今天公布了业界首个面向 PC 平台的混合技术 Hybrid SLI(TM),该技术克服了两大关键问题:提高了图形性能,并降低了功耗。NVIDIA 的 Hybrid SLI 技术将整合进该公司将于2008年面向 AMD 与因特尔 (Intel) 台式电脑与笔记本计算平台推出的众多图形和主板台式电脑与笔记本产品。
NVIDIA 首席执行官 Jen-Hsun Huang 表示:“从可编程 GPU(图形处理器)的推出到我们多 GPU SLI 技术的迅速采用,NVIDIA 已经进行了多次开发与
关键字:
NVIDIA Hybrid GPU 音视频技术
打倒Intel,这也许是AMD最大的理想,特别是在经历了2005和2006上半年的高速发展和扩张期之后,AMD似乎已经触摸到了理想的边角。只不过,AMD从未意识到,自己对Intel的挑战不过是闪电战的胜利,要想真的正面打倒Intel,脚下的路还很漫长。
其实,机会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没有的,但打倒Intel的机会至少在AMD放手一搏收购ATI的那一刻曾经虚幻的存在过。但是,AMD显然过于自信,Intel可以果断地撤销奔腾品牌,结束与AMD的技术共享协议,将双方的关系正式定格为对手而非朋友,而A
关键字:
Intel AMD CPU GPU NVIDIA
北京时间12月5日,来自市场调研机构In-Stat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亚洲地区的芯片制造商的产能正在迅速扩张,其扩张速度明显超出了全球其他区域,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下去。
In-Stat的报告称,在至少今后四年内,亚洲地区芯片制造领域内的产能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
亚洲地区集中了全球几大芯片厂商的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大都为其他品牌提供代工,却鲜有自己的品牌产品。
In-Stat公司负责市场调查的分析师Mayank Jain表示,“专业的芯片代工使得亚洲地区芯片制造商在处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 亚洲 芯片 Nvidia IC 制造制程
2007年11月,英特尔低调收购了旧金山一家名为Neoptica的公司。从英特尔的收购历史来看,这笔收购并不起眼。很少有人知道Neoptica是一家专门从事图形处理器和通用处理器融合的二合一处理器研发的技术公司,在收购完成的同时,英特尔也发布了未来两年内的产品研发规划,二合一处理器计划赫然在类。
种种迹象表明,英特尔、NVIDIA为代表的业界大厂正在掀起一场将CPU与GPU融合的二合一处理器争夺战。在已经习惯了把显卡作为电脑重要配件之一的时下,你是否已经意识到CPU和GPU相互融合的二合一处理器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 英特尔 NVIDIA CPU MCU和嵌入式微处理器
未来5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通信市场、互联网市场、PC市场……从而成为全球IT先锋经济最强劲的“发动机”。任何一个有远见的跨国公司,都将会通过深耕的方式,将自己牢牢地扎根在这一市场中。
11月1日,似乎是个好日子!来自英特尔、EMC、思科的3位跨国公司CEO均选在这一天访华,并宣布其在中国市场大手笔的战略投入。
11月2日,来自全球最大显卡芯片厂商NVIDIA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总裁兼CEO黄仁勋借访华之际,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报告厅进行了“GPU——还原一个真世界”的演讲。
关键字:
消费电子 芯片 NVIDIA GPU 消费电子
NVIDIA公司于今日推出了全球最为快捷的图形处理器(GPU),即NVIDIA GeForce 8800 Ultra。 与GeForce 8800 GTX 图形处理器相比,NVIDIA GeForce 8800 Ultra的运行速度平均要快[i 基于对GeForce 8800 Ultra和the GeForce 8800 GTX(分辨率范围在1280x102
关键字:
8800 GEFORCE NVIDIA 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
国外媒体报道,来自中国台湾主板厂商的消息称,显卡厂商Nvidia正与英特尔商讨合作事宜。 该消息称,Nvidia将向英特尔提供图形处理器技术。目前,双方已经达成了数项协议,具体的协议内容还不清楚。近日,Nvidia还与英特尔在台湾的合作伙伴举行了会谈,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目前,英特尔正在加紧研发图形处理器技术,因此与Nvidia合作是合乎情理的。自从AMD并购ATI之后,Nvidia与英特尔合作就被业界所看好。 而事实上,Nvidia也已经不再是AMD的头号芯片组
关键字:
AMD ATI Nvidia 消费电子 英特尔 消费电子
“Designed by nVIDIA”计划的推出,表明nVIDIA的工程师已经具备充分的主机板设计能力。正是由于此,来自显卡制造商的消息称,相信nVIDIA将来会启动自有品牌主板业务。不过,nVIDIA的官方发言人否认了这一传闻。 根据“Designed by nVIDIA”计划,nVIDIA向合作伙伴提供基于nVIDIA芯片组和组件的硬件设计,方便主板厂商向市场推出产品。软件、驱动和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的设计,开发与发布均由nVIDIA处理。
关键字:
nVIDIA 消费电子 主板 自有品牌 消费电子
nvidia blackwell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nvidia blackwell!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nvidia blackwell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nvidia blackwell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