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英国反垄断部门“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今日表示,将对英伟达(Nvidia)以400亿美元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交易展开调查。CMA称:“我们可能会评估,如果该交易完成,ARM是否有动机停止向英伟达竞争对手提供IP授权服务,或提高授权价格、降低服务质量。”而英伟达之前则表示,将继续把ARM作为一家独立的子公司运营,采用“客户中立”和“开放许可”的模式。如果这些公司愿意支付费用,就可以获得许可证,即使他们是英伟达的直接竞争对手。去年9月,英伟达与软银达成协议,将以约400亿美元的价格从软银手
关键字:
Arm 英伟达 NVIDIA
前不久,AWS宣布,Arm将把AWS云服务应用到包括其绝大部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工作负载。Arm将利用基于AWS
Graviton2处理器的实例(由Arm
Neoverse核心提供支持),将EDA工作负载迁移到AWS,引领半导体行业的转型之路。传统上,半导体行业使用本地数据中心完成半导体设计验证这样的计算密集型任务。
为了更有效地执行验证,Arm使用云计算仿真现实世界的计算场景,并利用AWS几乎无限的存储空间和高性能计算基础架构,扩展其可以并
关键字:
AWS Arm 电子设计自动化
半导体IP已经成为IC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IP停止授权不啻于对整个芯片设计釜底抽薪,甚至可以说,掌控了最常用的IP就等于掌握了未来半导体发展的主动权。
关键字:
IP arm 芯原
Telechips Dolphin5汽车SoC基于Arm异构计算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括CPU,GPU和NPU IP。Telechips已经加入了Arm的Flexible Access计划,该计划包括多个Arm IP安全软件包 Arm日前宣布,专注于汽车应用的全球领先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Telechips已为其下一代汽车片上系统(SoC)Dolphin5选择了领先的Arm IP套件,该产品专为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和包括IVI Systems的数字驾驶舱等应用而设计。为了满足Telechip
关键字:
Telechips Arm
兆易创新作为中国存储器和微控制器(MCU)芯片的领军者,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依然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在产业界格外引人瞩目,并不断获得行业荣誉。通过运用得当的产品覆盖和市场推广策略,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和服务。使得MCU产品持续领跑国产品牌首位,在工业控制和汽车周边、消费电子、物联网、移动应用及通信领域,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可。着眼于未来规划,继续加大以创“芯”推进创新的战略,致力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不断壮大产品系列和品类,从而打造中国集成电路(IC)强盛和常青的基业。
关键字:
单片机 MCU GD32 生态系统 Arm RISC-V 中国芯
苹果M1芯片自发布以来,就受到了巨大关注,其对Mac产品性能带来的巨大提升,也使更多的厂商关注到ARM芯片的潜力。近日,知名爆料人@Mauri QHD 就透露,AMD已经在生产M1竞争对手的原型,该公司正在开发该芯片的两个版本,一个带有集成RAM,一个没有集成RAM。据国外媒体NoteBookCheck报道,早在2016年,AMD公司就宣布推出一种名为K12 Core 的ARM架构芯片,遗憾的是,K12 Core最终并没有上市。看来这次,AMD或将卷土重来。关于M1芯片,苹果曾介绍,其具有统一的内存架构,
关键字:
AMD ARM
日前,ARM公司CEO Simon Segars在英国伦敦与媒体交流了一番,话题主要围绕NVIDIA收购案展开。 在被问及是否担心来自中国监管机构的审批压力时,Segars表示,监管机构定然会仔细审核并购交易,因为ARM和NVIDIA都是这个世界上极重要的技术公司。 看起来Segars对中国监管机构不会轻易放行做好了准备,但他紧接着强调,被一家美国公司收购并不会改变我们持续向世界提供技术的初心。 可能是为了打消疑虑,也或许是为了亮明态度,Segars指出,出口管制届时也不会对ARM有新的困扰,因
关键字:
ARM NVIDIA
教主黄仁勋,最新心情应该很不错。 因为业绩很不错。北京时间11月19日凌晨,英伟达公布了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第三季度营收47.26亿美元,同比增长57%,比上一季度增长22%; 游戏收入为22.7亿美元,同比增长37%; 数据中心营收达到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2%。 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就是「Record」、「Record」、「Record」,三个都创造了历史新高。 此外,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3.3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8.99亿美元,同比增长49%。上一季度为6.22亿美元,
关键字:
英伟达 RTX 30 ARM
从在今年年底开始,苹果准备为其历史悠久的Mac计算平台推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架构。这款基于ARM架构、自主研发的新处理器将对Mac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帮助苹果构建比Mac更庞大的非英特尔新平台。在过去的40年里,苹果采取了一系列激进举措,将其Mac硬件转向完全不同的全新芯片架构。其他任何计算平台都没有如此成功地完成过这样复杂的转变,更不用说尝试像苹果那样在Mac上进行三次重大变革了。从20世纪80年代的摩托罗拉68000到90年代的PowerPC,再到21世纪初的英特尔x86。每次迁移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
关键字:
苹果 ARM Mac
今年9月14日,英伟达(Nvidia)宣布以400亿美元的价格从软银集团手中收购其英国半导体子公司Arm,该协议也得到了Arm首席执行官Simon
Segars的支持。目前这笔交易正在走法律程序,等待相关国家的审批。而Arm所在的英国,以及正与美国处于贸易摩擦当中的中国的态度极为关键。对此,英伟达承诺Arm将继续运营其开放许可模式,同时保持全球客户中立性。并强调将会保留Arm英国总部并继续扩大规模,Arm品牌也将保留,允许Arm继续在英国进行知识产权注册服务。Arm
CEO Simon Segar
关键字:
英伟达 Arm
今年5月,ARM官宣了最新一代移动处理器架构Cortex-A78,同时登场的还有Mali-G78 GPU、Ehos-N78 NPU等。 其中A78支持4大核和4小核(Cortex-A55)这样的Big.LITTLE混合配置,显然,这是为了兼顾性能和功耗。但对于某些设备,如笔记本来说,功耗上限更高,显然A78就有着力不能支了。 对此,ARM本周更新了Cortex-A78C架构,面向高性能计算优化,主要服务笔记本等产品。 芯片商可配置最高8颗Cortex-A78C大核的方案(典型伸缩场景还有6大核)
关键字:
ARM Cortex-A78
据报道,英伟达计划以400亿美元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但这笔交易在中国面临着新的难题。据报道,Arm的中国合资公司首席执行官吴雄昂(Allen Wu)持有该合资公司17%的股份。根据公司注册文件,吴雄昂于去年11月接手了一家关键投资公司,目前控制着Arm中国六分之四的股东。 吴雄昂控制的两家公司已在深圳提起诉讼,指控Arm和其在合资公司的主要合伙人(私募股权公司厚朴投资)在6月份将其非法免职。一名熟悉Arm中国董事会的知情人士说,他认为这笔交易的成功率只有50%。另外两名知情人士透露,Arm的
关键字:
Arm 英伟达 吴雄昂
Ashling是一家嵌入式开发工具提供商,日前宣布在Ashling的RiscFree中为异构多核Arm和RISC-V开发提供高级支持IDE和调试器。该解决方案允许复杂的多架构、多核异构项目的开发人员使用连接到多核目标设备的单个调试探针。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转向多核设计,并将不同的处理器架构(即异构内核)集成到单个SoC上。随着工业、汽车、医疗、电信、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设计的发展和需求,SoC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组合多个CPU核(如Arm和RISC-V)已成为一种必须,而不仅仅是奢侈品,以满足新兴
关键字:
RISC-V Arm
据外媒Fudzilla报道,多个消息灵通的消息人士告诉他们,针对拟议的Nvidia-ARM收购,硅谷发生了大规模起义。Fudzilla进一步表示,他们已经与多家技术公司的人员进行了交谈,根据讨论,除了ARM和Nvidia外的所有人都认为这单交易将对行业不利。而来自中国和欧盟的监管机构可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但这是一个未来的问题,因为传统上需要18到24个月才能完成重大合并。报道进一步指出,由英特尔,高通,特斯拉和芯片市场上其他一些主要参与者组成的令人兴奋的联盟正在商讨中,以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并向美国和全球
关键字:
Nvidia Arm 芯片
早在2013年苹果公司就发布了64位的A7处理器,iPhone
5S之后的苹果手机都使用64位的处理器。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64位相比于32位在性能等方面都有着更大提升,根据最新的ARM Cortex-A
CPU内核细节显示,代号为Matterhorn和Makalu的内核停止对32位软件的支持,这也从侧面标志着32位时代的结束,智能手机64位软硬件生态将全面普及。安卓相比于iOS在64位生态布局上稍慢,特别是硬件生态方面。2014年的安卓5.0系统版本就开始支持64位,2019年谷歌才宣布旗下Pla
关键字:
ARM 32位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电路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相关帖子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资料下载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专栏文章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