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nsilica公司日前全球发布Jerry Ardizzone已经加盟,担任负责全球销售业务的副总裁。Jerry在半导体和半导体IP销售管理方面具有超过24年的经验。
"130多家公司使用Tensilica的处理内核进行设计,其中包括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公司中的五家。" Ardizzone表示,"Tensilica的处理器内核成功应用于从大量手机到全球最大型的路由器等各个领域,增长潜力巨大。"
"我们很高兴在公司高速成长之际聘用Jerry。&
- 关键字:
Tensilica 半导体 IP 路由器 ARM
- 芯片战爆发_ARM、英特尔谁将胜出?
尽管中国3G通信时代只是曙光渐露,但“移动互联网”已声势如潮。全球产业巨头,甚至包括IT产业链上游的半导体企业,也都在构建生态圈,试图提前铺垫,抢夺中国移动互联网商机。其中,来自英国的ARM与巨头英特尔,已围绕着移动互联网处理器展开激烈交锋。
ARM是全球半导体知识产权公司,其处理器核心架构几乎渗透了全球近100%的CDMA手机、85%以上的WCDMA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市场。
这正是英特尔与它之间爆发战争的理由。英特尔在
- 关键字:
ARM 英特尔 移动互联网 MID 芯片
- 英国ARM公司发布了RealView® ICE 3.3版本,该版本可支持对CortexTM-A9处理器的调试。该版本同时也支持TI OMAP3和TI DaVinci平台,以及ARM1176JZF-S®平台,同时还支持Freescale i.MX31应用处理器,进一步增强了RealView调试工具的优势。
新功能
RealView ICE 3.3版本固件具有许多新的功能,包括:
·对ARMCortex-A9处理器的全面调试支持
·支
- 关键字:
ARM RealView 处理器 平台
-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使新产品更快投入市场,成为工程设计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推出满足更高性能需求的升级产品时,原有设计的灵活性成为了关键。高度灵活的设计可以有效缩短设计周期,使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还可以实现投入最小化,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兼容性降低升级投入
升级产品往往应具有更高的性能、集成度、更低的功耗和更丰富的外设。如何以最少的投入满足这些新的需求呢?如果新产品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外围设备的知识产权(IP),那么在现有产品上的投资在移植时就会得到保持,外围设备驱动软件仍可
- 关键字:
MCU 升级 架构 内核
- 对于选择微控制器进行设计的系统设计师来说,可获得的大量的不同型号的MCU会让选型工作变得复杂。SiliconLabs已经发布了工作电压低至0.9V的一款8位MCU,德州仪器有许多款针对16位MSP430的低功耗应用,英飞凌和飞思卡尔有针对汽车应用的多款MCU方案,而Atmel的AVR单片机和Microchip的PIC系列单片机一直在推陈出新,新的32位ARM核Cortex-M3处理器已经发布,古老的8位8051核还是在不同微控制器中占领主流地位,而市场老大瑞萨可以针对多种应用领域提供方案。
- 关键字:
微控制器 MCU 低功耗 SoC flash
- 基于ARM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基于ARM嵌入式的数字化远程监控是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一种新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介绍了实现数字监控系统的三种可选方案,并对比这三种方案;再重点介绍了本设计中数字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最后对该系统做出了总结。
- 关键字:
监控系统 设计 视频 数字 ARM 基于
- 工业控制中往往需要完成多通道故障检测及多通道命令控制(这种多任务设置非常普遍),单独的CPU芯片由于其外部控制接口数量有限而难以直接完成多路检控任务,故利用ARM芯片与FPGA相结合来扩展检控通道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里介绍用Atmel公司ARM7处理器(AT91FR40162)和ALTERA公司的低成本FPGA芯片(cyclone2)结合使用完成多通道检控任务的一种实现方法。
各部分功能简介
图1为此系统的结构连接框图。如图所示,ARM芯片与FPGA芯片之间通过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及读写控
- 关键字:
工业控制 ARM FPGA 处理器
- 1 引言
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既可以认为是一个公司。也可以认为是对一类微处理器的统称,还可以认为是一项技术。基于ARM技术的微处理器应用约占据了32位RISC微处理器75%以上的市场份额,ARM技术正在逐步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1]。到目前为止,ARM微处理器及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工业控制领域、网络应用、消费类电子产品、成像和安全产品等。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一种高密度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
- 关键字:
ARM 嵌入式 FPGA SRAM
- 消费者迫切需求的辅助驾驶系统技术需要具有先进精密功能且外形尺寸又非常小的高可靠性元件。由于这些系统尺寸很小,而且彼此非常靠近,因此还要求器件具有超低功耗和良好的耐久性。空间受限的系统在设计方面存在的热可靠性问题可通过采用较少的元件及超低的功耗来解决。Actel公司以Flash为基础的ProASIC3 FPGA具有固件错误免疫力、低功耗和小外形尺寸等优势,因而消除了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用于安全关键汽车应用领域的障碍。
汽车工程师过去通常依赖于MCU(微控制器)和定制ASIC(专用集成电
- 关键字:
FPGA ASIC MCU ProASIC3 半导体器件
- 随着移动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的要求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语音业务,而是追求更高品质的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服务。在多媒体通信中,视频区别于音频和文字的显著特点是其大数据量以及高处理复杂度。现有的移动终端一般采用DSP芯片作为核心,DSP芯片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但其系统处理和控制能力比较弱。第三代移动通信(3G)终端需要提供更多更复杂的服务如实时视频交互等,原有的DSP芯片很难满足这些需求[1]。TI公司提出了开放式多媒体应用平台OMAP(Open Multimedia Applica
- 关键字:
OMAP 开放式多媒体平台 DSP ARM MPEG-4
- 数字视频软件开发套件、涵盖低端至高端的开发工具以及三款基于 ARM@ CortexTM-A8 的 OMAP35x 器件现已上市
任何一种应用在成功运行前都必须将视频、影像、语音及多媒体等不同组件完美地集成在一起,才能获得极富吸引力的用户界面。为了能显著缓解繁重的视频、工业、医疗以及车载解决方案开发商繁重的软件集成与开发工作,德州仪器 (TI) 于日前宣布推出 OMAP35x 数字视频软件开发套件 (DVSDK)和数款开源开发工具,与此同时,基于 ARM? Cortex?-A8 的三款全新 OMA
- 关键字:
TI 数字视频 开发套件 ARM
- 1 问题的提出
我公司生产的USBkey产品所使用的MCU电路,自2007年9月初USBkey产品开始量产化后,我们对其部分产品做了电老化试验,发现该款电路早期失效问题达不到我们要求,上电以后一段时间内失效率为千分之一点五左右。为此,我们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对所生产的产品(已发出的除外)全部进行了电老化筛选,通过这项工作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提高电子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有一定指导意义。
2 试验条件的设定
造成电路早期失效的原因很多,从IC设计到半导体生产工艺、电路封装、焊接装配等
- 关键字:
MCU IC设计 失效 集成电路
- 瑞萨科技(Renesas Technology Corp.)正式推出M16C/5L和M16C/56群的14款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属于M16C/Tiny系列16位微控制器(MCU),是用于汽车车身和底盘控制应用的M16C家族的新型16位MCU。新品的样品将从2008年10月开始在日本交付。
这些新产品是带有片上CAN控制器的M16C/28群和M16C/29群MCU的后续产品,属于瑞萨的M16C/Tiny系列产品线。新的MCU可提供增强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完整互补的片上外设功能,有助于降低总体系统成本。
- 关键字:
瑞萨 MCU 微控制器 汽车
-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手机和MP4等视频播放器等产品数量迅猛增长,据估计,今年手机的产量就达到10亿台,竞争趋于白热化。对于屏幕显示效果,消费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示效果很大的部分取决于驱动IC的质量。显示屏的驱动IC成了很多厂家争夺的焦点。目前国内就有超过二十家的设计公司从事小屏幕显示屏的驱动IC的设计。在每一款的IC量产之前,必须经过反复的调试,以保证各项设置符合设计的要求,并且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设计高速度,调试方便,并且美观的测试平台可以方便的调试出较好的效果,减少调试时间,而且可以给客户
- 关键字:
显示屏 驱动IC TFT_LCD MCU
- 无线个人区域网络(或WPAN)对传感、监视和控制应用来说尤其有用。经济高效的WPAN具有在众多最终产品中实施无线连通性的独特潜力,而在以前,这些产品从未考虑过这一功能。对主要WPAN 设计因素进行彻底的、基于事实的、逻辑的和有组织的评估可以密切管理系统财务目标,用积极的回报率提升最终产品价值,同时仍实现主要的无线设计目标。
传感、监视、控制解决方案推动着WPAN实施的具体考虑因素。传感、监视和控制应用中的低成本无线网络范围是那些距离在300米及以下和数据速率在250 kbps及以下的网络。在WP
- 关键字:
ZigBee 微控制器 MCU 嵌入式
arm mcu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arm mcu!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arm mcu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arm mcu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